國際聞名蛇毒權威、中研院院士李鎮源先生於11月1日晚間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86歲。

告別式於11月24日假本校醫學院景福會館舉行,總統陳水扁親臨致意,並早於11月14日總統明令褒揚大師風骨,「碩學清徽,望重杏林;老成謀國,朝野咸欽」。治喪委員會、本校校長陳維昭也推崇李院士秉持一貫信念治學為人,不僅為台灣蛇毒研究奠定基礎,其投身社會運動更成為社會正義之標竿。

「鎮坐首府爭自由,源遠藥理世所崇」。哲人雖遠,大師風範永照台灣,理念為後人永續追求。

李故院士鎮源教授生平事略

李鎮源院士1915年出生於高雄縣橋子頭,父母親為台南人。十歲那年,父親染患瘧疾過世,而八位兄弟姐妹當中更有三人因傳染病早逝,也因此讓他立志行醫救人。

中學就讀於台南州第二中學(現在的台南一中),之後保送台北高等學校理科,1936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台北帝大第一屆醫學生。1940年畢業後受杜聰明博士感召進入藥理學教室擔任助手,當時醫學部只有杜聰明博士一位台籍教授,先生認為跟隨杜教授是為台灣人在學術界爭氣。1945年以《鎖鍊蛇毒研究》論文獲博士學位。

1952年獲美援前往美國賓州大學深造,短暫訪問韋恩州立大學西格斯教授(Walter H. Segeers)實驗室,其後亦曾造訪牛津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

李院士畢生奉獻於教學與研究,對蛇毒研究尤具創見。1963年首度自雨傘節蛇毒分離出神經毒素α-bungarotoxin以及β-bungarotoxin的神經毒素,發現其作為神經與肌肉訊息傳遞的重要功能,繼而對臨床病症「重症肌無力」等疾病研究有更精確的了解。李院士的發現對神經-肌傳遞之藥理學有極大之貢獻,因此成為國際知名之藥理學者,而於1969年榮獲教育部學術獎,次年並膺選為中研院院士,1976年獲國際毒素學會頒授最高榮譽Redi獎,為台灣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者。1979年應德國Springer出版社邀請,主編《實驗藥理學-蛇毒》專書,為研究毒素學者之經典,更奠定先生在蛇毒研究的國際地位,1985年出任國際毒素學會會長。

學生時代,英姿煥發。

 

與李淑玉女士結褵,杏壇佳話。

 

李院士擔任藥理學科主任十七年間,帶領藥理學科同仁專注蛇毒之研究。1972年至1978年間擔任醫學院院長,極力推動「專勤制度」與醫德觀念,並規劃台大醫學中心之整建藍圖。1986年退休,獲聘為名譽教授。同年並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及台美基金會「科技工程獎」等多項獎章肯定。

雖從教職退休,李院士仍非常關心且積極參與各項學術活動,並於1999年擔任亞太藥理學大會榮譽主席。

參與廢除刑法一百條之運動,以行動表達知識分子對台灣的熱愛。

 

先生在白色恐怖時期,曾目賭同窗好友因關心國事而犧牲生命,深覺民主自由之可貴,並對早期未能協助好友而耿耿於懷。先生退休後,正值國內社會運動及民主化運動活躍時期。1990年3月學運促使先生第一次參加靜坐。10月應一百行動聯盟之邀請,參與連署,以「反閱兵行動」為訴求,終使立法院通過廢除刑法第一百條。1992年發起成立「台灣醫界聯盟」,期許醫界能發揮救世濟人之精神。自此先生不遺餘力地參與各種社會民主運動,如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反核運動」、「教育改革」、「一中一台」、「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並成立「建國黨」擔任主席;對台灣社會貢獻厥偉,獲陳水扁總統聘為總統府資政。

李鎮源院士全家福。

 

李鎮源院士一生凡事求真求實,擇善固執,其耿直個性充份表露於他一生對學術、研究、教育改革與社會運動之堅定理念與貫徹實踐,足為台灣知識份子的典範。(取材自《李故院士鎮源教授紀念集》/醫學系藥理學科提供;台南一中網頁www.tnfsh.tn.edu.tw;《台灣蛇毒傳奇》/天下文化出版;《台灣教會公報》週刊2596期2001年12月2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