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七十三週年校慶活動繽紛
本校於11月15日上午假新體育館舉行創校七十三週年校慶慶祝大會,陳校長維昭於致詞時除期許臺大以「國家重點、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賡續努力之外,並從當前社會道德與價值體系受到衝擊,導致社會失序的現象,提出對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重新體認及實踐,全文詳見本期「校長開講」專欄。
在這個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校慶日,本校特別頒授辜振甫先生第一個臺大名譽博士學位,肯定其對兩岸交流、財經專業及臺大校務的卓著貢獻,辜先生受獎致詞全文請詳見次頁。
大會並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史欽泰以「知識經濟與大學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史院長指出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功能都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教學方面,大學應加強培育跨領域及新興科技知識人才,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學習與團隊分享的精神;在研究方面應力求創新前瞻,因此工研院近年積極擴展與大學研究合作,促進知識產業化,對產業發展作更具體的貢獻。
校慶大會過後隨即移師第一會議室舉行聯誼茶會。晚間則在新體育館舉行校慶餐會,這是校慶餐會舉辦多年來首次在校園「辦桌」,回娘家在「新厝」用餐,參加的校友們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本校簽署合作協定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本校於校慶日當天下午簽署了一項技術合作協議書,未來雙方將在廣泛的合作基礎下進行各項交流,同時已選定奈米科技為重點,進行多方面研究合作。
在工研院董事長翁政義見證下,由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與本校校長陳維昭代表雙方簽署備忘錄。兩造的合作計畫包括人員的借聘、研究之合作、研究生訓練、場地設施與儀器設備之共同使用、特定領域研究中心/實驗室設立等,期以資源共享的方式,共同促進創新研究以及加強成果推廣。初步選定奈米為重點乃因本校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豐碩成果,透過工研院的整合人才與技術,將可有效降低成本,為現有奈米技術創造高價值。(取材自《臺大校訊》2001年11月28日642期1版)
■學術發展的新領域-傳播學程開課了
本校跨院系所合授之「傳播學程」在90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實施。第一次選讀同學計有262位,來自本校各系所,可知傳播學程是同學的興趣和需要所在,也是今後學術發展的新領域。
「傳播學程」由隸屬於農學院、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等6個系所合開,有33堂課可供選讀。已有更多系所有意願加入本學程,未來同學的選擇將更多元化。
本學程希望提供學生學習有關傳播之相關課題及其應用,學習者在修完本學程之後,能有如下收獲:(一)瞭解傳播之基本概念與理論;(二)瞭解與傳播相關之重要課題;(三)應用傳播原理與策略有效選用、轉換、設計及呈現資訊;(四)有效應用新興媒體與資訊科技於傳播實務工作表現;(五)成為傳播領域之重要規劃者、設計者與領導管理者。(文/農業推廣學系呂學儀教授)
■本校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成立年餘有成
以癌症病患為本位之整合性癌症中心(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在民國89年2月正式運作迄今將近兩年,對癌症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均已獲致具體成效。
這個臺灣第一個整合型癌症中心是以「腫瘤醫學部」(成立於民國82年8月)為基礎逐步擴展而成,民國90年7月並納入「放射腫瘤科」,由謝長堯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目前年服務量門診約67,000人次、門診化學治療約30,000人次、住院治療約1,250人次。本中心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論文每年約27篇,國際癌症學會論文每年約11篇。
本中心特色為:1.集結多科系專家共同診治,為病人提供有效率、高品質之醫療環境,訂定完善的治療計畫。2.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互相效力。目前進行的主要研究有:腫瘤抗藥性的分子機轉、細胞訊號傳遞或細胞凋亡與抗藥性的關係、病毒蛋白對腫瘤細胞生物學的影響、癌症化學預防、癌細胞周期關鍵因子調控等。3.專注國人常見癌症之本土化研究,如肺癌、肝細胞癌、胃癌、周邊T細胞淋巴瘤、鼻咽癌、子宮頸癌、乳癌、結腸直腸癌等。(取材自《臺大校訊》2001年12月5日643期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