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原名公共衛生學研究所,創立於1951年,其前身為日據時代總督府設置之熱帶醫學研究所。創立初期,本所以辦理衛生人員在職訓練及從事公共衛生學研究為主要任務。1961年,本所分為公共衛生學及預防醫學兩組,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1972年,為因應社會需要,本校成立公共衛生學系,唯行政上採用系所合一的制度。1985年,更進一步設立博士班。1993年,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原屬本所之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流行病學、醫療機構管理、環境衛生、預防醫學等組,陸續獨立設所。1998年,為期符合現今本所之使命暨發展方向,正式更名為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下分「衛生政策」及「健康行為」兩個教學分組。2001年,本所增設碩士在職專班,以因應現職人員專業進修之需要。

歷任所長依任期先後為:馬家驥(1951-1953),郭松根(1953-1955),陳拱北(1955-1972),吳新英(1972-1975),林家青(1975-1981),吳新英(1981-1984),楊志良(1984-1987),林瑞雄(1987-1993),陳建仁(1993-1994),林瑞雄(1994-1995),江東亮(1995-2000),李蘭(2000-迄今)。在歷任所長竭盡心力推動下,本所的組織與功能愈加完善,教學與研究品質也不斷提升。

公衛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師生同仁之忘年會(2000.01.08)

 

公衛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89學年度畢業生與師長合影(2001.06.15)

 

教師與學生

目前本所的專任教師共有八位,分別為李蘭教授、江東亮教授、吳淑瓊教授、邱清華副教授、張玨副教授、丁志音副教授、鄭守夏副教授、張錦華副教授。專任教師的最高學歷與學門專長詳見附表一。在兼任教師方面有李悌元教授、孫得雄教授、吳凱勳教授、張博雅教授、藍忠孚教授、吳中立副教授以及黃文鴻副教授等七位,皆為衛生政策與管理界之著名專家學者。

自1993年公共衛生學院成立後,本所之公共衛生學組每年皆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十五名,博士班研究生四名。後因原屬公共衛生學組之數個教學分組相繼獨立設所,致使本所研究生人數呈逐年遞減之趨勢。2001年起,本所增設碩士在職專班,每年招收研究生五名。於2001年9月,本所有碩士班學生41人,博士班學生27人。近年來因闢設學生專屬之研究空間,提供共同討論與研究工作之場所,大大提昇整體研究風氣並增進同儕情誼。

本所歷屆畢業學生主要任職於政府機關、醫療院所、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整體而言,畢業生因學有專精,在就業市場上頗獲好評,就業機會十分寬廣。本所每年定期調查並整理畢業生之最新動態,以結合各方資源為畢業所友提供服務。

教學與研究

目前本所在教學上,分為衛生政策及健康行為兩組,且均設有碩、博士班。衛生政策組之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對「醫療保健之組織與功能」和「衛生政策過程與決定因素」能有充分的瞭解;同時藉由政策分析、規劃與評估的學科訓練,幫助學生具備「分析醫療保健政策之效率、效能及公平性」的能力,研發具有本土特色的衛生政策,以培養醫療保健政策與管理專業人才,營造有益全民健康的大環境。

健康行為組之教學目標為: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能充分瞭解有關個人、群體、組織及社區之健康行為特質,並進一步釐清影響行為養成的因素;同時能從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觀點,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研擬健康介入計畫,強化民眾的健康自覺及照顧能力,並培養健康行為科學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以改善當前的公共衛生問題。

本所教師在研究領域上各有專長及自主性,除具教學熱忱外,更努力追求卓越。教師們研究成果廣泛發表於國內外知名學術性期刊及雜誌,例如:臺灣公共衛生雜誌、J of Formos Med Assoc(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Soc Sci Med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Behavior Genetics, Public Health等。

為推動群體研究及專業發展,本所教師促成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和健康促進研究中心的成立,目前皆隸屬於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研究中心成立於1993年,係國內第一個致力於衛生政策研究的專業單位。該中心目前執行有關國家衛生政策之群體研究計畫,內容涵蓋健康保險、醫療資源、及老人照護等相關議題。

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於1996年先設置籌備處,後於1998年正式成立。藉著教師們的整合型研究計畫及舉辦學術研討會之方式,提供校內外師生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該中心定期發行《健康促進通訊》,紀錄著臺灣地區健康促進之發展軌跡,並提供一個常態性的學術交流園地,具有提昇整體研究風氣之功效。

展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專業發展需要兼顧本土化和世界觀。本所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方面,皆能掌握新世紀之脈動,運用有效的策略,一方面積極地推動健康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另一方面努力地強化個人及社區的健康照護能力。公共衛生學院於今(2001)年初,結合院內五個研究所及全體教師共同規劃追求卓越計畫-綠色矽島永續健康社區之營造。本所基於過去累積的經驗及已建立的基礎,有信心以社區健康促進中心為主體,開發具有生態觀與全方位的研究與教學計畫。

 

附表一: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專任(含合聘)教師職稱、最高學歷與學門專長

姓名 職稱 最高學歷 學門專長
李 蘭 教授兼所長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理學博士 健康行為科學、行為改變與衛生教育、社區組織與健康促進
江東亮 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理學博士 衛生政策、健康保險、社會與健康
吳淑瓊 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學哲學博士 老年學、長期照護、健康指標、比較研究
邱清華 副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公共衛生、食品營養、醫事法規
張 玨 副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理學博士 婦女/性別研究、性別教育、心理衛生、健康心理學、雙胞胎研究
丁志音 副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 社會文化與求醫行為、傳染病行為科學、質性研究方法
鄭守夏 副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衛生政策、醫療經濟學、量性研究法
張錦華 副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傳播批判理論、符號學、文化研究、媒介批評、女性主義與傳播研究、多文化主義與族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