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終生學習觀念亦日益普及,網路教育儼然成為最重要的網路應用之一。臺灣大學早於86學年度始實施「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四年計畫」,提供師生方便有效及多元彈性的媒介與環境,希望促進校內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四年多來成果豐碩,總計已有超過400門課程上網。
為呈現臺大四年「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之經驗與成果,計資中心於民國90年6月9日舉行「臺灣大學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計畫成果發表暨研討會」。會中除介紹網路輔助教學計畫及課程管理工具CEIBA系統、邀請各課程參與教師分享經驗與交流意見外,並提出「臺大課程網(NTU-Online)」建置計畫。本研討會共計154人參與,包含全國各大專院校之教育先進及各界有興趣之人士。
本研討會於是日上午九點舉行,校長陳維昭先生蒞臨會場致詞時表示:「資訊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產生極大影響,也促使大學教學型態發生重大變革,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即是『遠距教學』與『非同步網路教學』。今天舉辦成果發表會暨研討會的主要目的除共同檢視四年推動成果外,更希望聽取各位的建言與指教,好讓未來規劃與發展有更好的依據。」
在陳校長致詞後,接著由計資中心主任林一鵬教授、教學研究組組長陳銘憲教授針對「臺大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計畫」與「CEIBA工具系統介紹」進行專題報告。臺大非同步教學課程計畫為計資中心所主導推動,目的在於建置及支援大學校園內之網路教學,而配合這樣的推廣,計資中心亦特別研發一套課程設計管理工具(Ceiba),讓教師們能有效利用以簡化課程網頁建置工作。
隨後由醫學院醫學資訊組陳慶餘、陳恆順、郭斐然、劉文俊四位教授以「21世紀醫學教育網路-建構虛擬醫學校園」為題,針對醫學資訊發展與醫學教育改革、遠距醫學教育、21世代醫學教育網路:虛擬醫學校園等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當日下午有三場課程發表座談:第一場「優良非同步課程教師經驗分享」,由戲劇系李賢輝副教授、心理系葉素玲副教授、土木系呂良正副教授、以及畜產系蘇和平教授針對本身依次於86-89學年度所開設之非同步課程進行網頁製作心得與經驗分享。第二場「非同步輔助語文教學經驗分享」,由外文系周樹華副教授針對「英語聽力訓練」以及「英國文學史」兩門課如何利用網頁輔助教學、利用聲音伺服器系統等網路科技改進英語教學方法進行經驗分享。第三場為「非同步輔助音樂課程教學經驗分享」,由音樂所王櫻芬副教授及王育雯助理教授對「臺灣音樂導論」與「樂曲賞析」這兩門通識課程,利用網路多媒體特性建置課程網頁之經驗進行交流。以上座談皆獲得聽眾相當好的迴響。
接著由計資中心教育科技小組主持人,農推系岳修平助理教授發表未來四年「臺大課程網(NTU-Online)」建置計畫。岳教授指出,為更有效整合臺大所有課程網頁與工具等資源,提供教師便利的課程建構並方便學生進行學習與查詢介面機制,以及可適度開放外界了解臺大課程,因此提出此建置計畫,並將搭配大學基礎教育改進計畫,發展具臺大特色之重要課程網建置,且部分課程將全影音上網,加強多媒體互動設計。岳教授另說明未來教育科技小組將以現有的架構基礎,加強音樂、外文、兩性等共同與通識課程聯合網頁。最後,由本校共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歷史系黃俊傑教授主持意見交流與討論,讓與會聽眾提出問題與建言充分互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