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清晨,正是萬籟俱寂,一場大地震突如其來,瞬間奪走兩千多條人命,數萬個家庭天倫夢碎。生靈塗炭,國力斲傷,國家遭此重創,非朝夕可癒,有賴全國民眾齊心合力重建之。

地震甫過,在確定台北的校區未受到波及,以及災區位於中部之後,校方即思考如何動員以協助救災。有鑑於醫療乃當務之急,本校附設醫院在災變當日即組隊前往埔里進行搶救,同時地震中心、土木系及城鄉所等十餘位教授亦先行配合救災專家投入救災工作。

翌日,校方召開緊急會議,除發動教職員工捐出三日以上所得外,並即時於網路公佈本校各項救援措施。9月23日校方成立聯合小組,就地質、工程、財物、心理、公衛、復健各方面提供災民及相關部門之重整諮詢服務。

同一天維昭偕同溫振源主任秘書、附設醫院李源德院長、精神科李明濱主任以及心理系吳英璋教授等人南下災區實地了解狀況,並赴竹山本校實驗林管理處勘災及慰問同仁,惟溪頭實驗林等處則因交通中斷,無法進入。

當天從埔里經南投到竹山,沿路但見山崩橋毀,斷垣殘壁,道路時而拱起時而陷落,昔日繁華山城,於今渺無人煙;景況之可怖,非親眼目睹,無法置信。  

不過,大地無情,人間卻是溫馨處處,除了軍方及醫療隊外,還有不少來自各地的義工擔任後援,讓整個救災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從桃園來、卅多歲的青年,開著一輛滿載白米、蔬菜及炊具的小貨車,就地炊煮,無限量供應救災人員三餐,維昭當天也在樹蔭下吃著他的伙食,心裏對這位年輕人悲天憫人、自動自發的精神由衷敬佩。

一趟勘災之行讓維昭等意識到公共衛生與心理復健將是後續而長期的需求,校方隨即動員社會、公衛、心理系及城鄉所等組成災後心理復健小組,設立080免付費電話接受諮詢,透過手冊、網路、演講等方式積極提供諮詢及治療管道,而各系所更發動師生進入災區,主動提供災民及民間救災團體專業協助。

其實學校本身也是受害者。道路搶通之後,從中部的實驗林及山地農場陸續傳來慘重災情,據估計損失高達新台幣四億多元,要復原至少需時半年以上,所費不貲。幸運的是同仁未有傷亡,而附設醫院的醫療隊也在9月27日以後改駐實驗林所在地的鹿谷及竹山,可就近照護同仁及社區民眾,善盡敦親睦鄰之責。

遺憾的是,學生有1人死亡,1人受傷,學生直系親屬死亡者4人,住屋全倒或半倒者225件。對於受災學生,學校將依其受災程度給予學雜費和住宿費減免,或優先安排住宿,或申辦就學貸款、安排工讀機會、發給急難救助金等方式紓困。

位於災區校舍受損之暨南大學於災後向本校提出借用房舍復學,本校於 9月28日經行政會議臨時提案同意,並正式簽約,借期迄明年2月20日止。本校基於同理心,適時伸出援手,但因教室空間飽和,所以只出借夜間及週末時段。社會輿論一度為暨大北上復學爭論不休,維昭則以為學生能安全撤出,課業不受影響就是至大的欣慰了,只要設身處地,多少能體諒當事人的作為。在此,維昭也要請全校師生共體時艱,稍忍不便,也珍惜助人的機會,與暨大師生分享資源。其實,暨大師生的不便應更甚於臺大,因此當初才訂有明確的借用期限,讓學生有心理準備,復校工作也才能如期進行。

臺大此次全體動員投入震災救援,而各重建組織亦相繼延攬本校教師參與,本校充份落實學術研究於實際服務社會的行動深受肯定,先後獲中華日健股份有限公司及日本金澤工業大學,捐款新台幣五百萬元及日幣一百萬元表示支持。災後重建之路漫長,臺大將與全體國民共同走過,為創造未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