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0年代根除瘧疾的功臣之一、前衛生署防疫處處長莊徵華,日前獲第九屆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項。學醫出身的莊徵華(1949年畢業於本校醫學系,當時稱醫科)有鑑於當年臺灣深為瘧疾等傳染病所苦,轉而投身公共衛生界,在臺灣瘧疾研究所一待就是16年,為了找瘧蚊還曾經以身作餌,不僅對國內防疫工作影響深遠,後來受聘擔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顧問,並協助廿多國撲滅瘧疾。退休後服務於愛滋病防治協會,從事教育宣導工作,並以其豐富經驗擔任衛生署愛滋病防治諮詢委員,提供決策參考意見。(取材自《中國時報》1999年5月2日9版)
■留心環保議題的朋友都知道區紀復和花蓮鹽寮淨土,這位攻讀化工(1964畢業)的校友,早年留學瑞士,後應台塑集團之請返臺從事高科技研發,工作十多年來,他觀察到臺灣的環境汙染愈益嚴重,而自己竟是製造汙染源的幫手之一,經過一番掙扎,他辭去工作,重覓人生目標,十年前落腳花蓮鹽寮,提倡簡樸生活,經過多年經營鹽寮也成為都市人逃避文明塵囂、親近自然的一座桃花源。(取材自《自由時報》1999年3月23日5版)
■國泰人壽董事長蔡宏圖先生,3月14日獲頒美國南美以美大學傑出校友獎。蔡董事長1964年法律系畢業,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他在受獎時表示,雖然未能為一名法律工作者,但法律的專業素養對他日後事業發展助益極大。(取材自《民眾日報》1999年3月24日28版)
■連連屢獲國際大獎的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今年又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新科院士。盧超群為電機工程學系校友(1975),拿到史丹佛博士學位後進入IBM服務,鑽研DRAM的設計與製程技術。在半導體記憶元件發展史上,他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1991年回國參與國家次微米計畫,成功開發臺灣第一顆四百萬位元DRAM,成為次微米計畫製程的重要發展載具,對臺灣的DRAM產業有重要貢獻。(取材自《中國時報》1999年3月26日24版)
■日前中國在甘肅省複製臺灣清泉崗機場的消息曾喧騰一時,而提出衛星照片的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的知名度也因此大開,現任中心主任劉振榮1975年自大氣科學系畢業,考取公費生後,聽從恩師建議,到美國威斯康辛州攻讀當時還是冷門的遙測技術。隨著應用日廣太空遙測技術已蔚然成為學術新興主流。(取材自《中國時報》1999年5月2日20版)
■醫學院家醫部主治醫師李世代於3月份獲得衛生署頒與國家衛生獎章。李醫師的研究領域及專長在社區保健與老人醫學,由於其研究、教學與服務表現優異而膺此殊榮。他的獲獎,也代表本校醫學院對醫療事業的參與受到肯定。(取材自臺大醫院《院務通訊》1999年4月815期)
■於4月回臺,為國人演出德布西交響詩《海》的指揮家呂紹嘉是本校心理系畢業校友(1983) 。熱愛音樂的他,曾學習鋼琴與雙簧管等樂器,大學時結識陳秋盛,開始客串指揮,從此展開他意外而豐富的音樂人生。這位國際矚目的年輕指揮家演出行程已排到下世紀,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他的成功說明了人生的無限可能,以及藝術之路的無限寬廣。(取材自《民生報》1999年4月25日19版)
■今年獲選模範農民的「芒果哥哥」賴永坤,可說是台南縣玉井鄉學歷最高的農夫了。大學唸的是工商管理學系(1986畢業),畢業後在台北從事貿易業務,由於不適應擾嚷都市的生活,工作不到三年即決定回鄉種芒果。工管系的訓練則讓賴永坤比別人更懂得行銷,他成立經營產銷班專事芒果加工研究,開發出來的產品格外優良,供不應求,因而受到農會的特別推薦。回歸田園的賴永坤說「台北不缺我一個,鄉下卻需要腳踏實地的人」,樸實的他在大自然找到更寬廣的天地。(取材自《民生報》1999年4月24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