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4期 2001-03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團隊參加 ACM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1997年在全世界一千支隊伍中獲第四名。(傅楸善 提供)
-
校長開講 如何提昇大學生學習精神及語言能力——紐約大學之行有感 陳維昭 回頭看看國內教改,最近似乎一味強調要讓學生快樂成長,但快樂成長並不表示可以不學習,重點應是建構快樂的學習環境,讓讀書和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讓他很願意去做;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
學院動態 ACM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 傅楸善(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我(傅楸善)也有個夢,我夢想臺大的隊伍在美國計算機學會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的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ICPC: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中拿到全世界第一名。
-
學院動態特別報導 工學院危樓改建 亟需校友鼎力相助 楊永斌(工學院院長) 大學生與研究生人數比例約為5:6,在全國各大學工學院中,應屬比例最高的,漸趨世界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水準。而在事實上,本院單位學生的樓地板面積,與國內幾個主要的工學院相比,反而是遙遙落後的。
-
學術發展 先進自動化排程技術 傅立成(資訊/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問題的困難度及複雜度可能早已超過人類以直觀的方式即可解決的範圍,而且排程效果的好壞可能事涉重大的利害關係,此時,電腦超強的計算能力即成為排程的利器。
-
學術發展 蝴蝶圖上的最短路徑演算法 陳健輝(資訊系教授) 蝴蝶圖屬於Cayley圖的一類,Cayley圖[1]擁有許多好的拓樸性質,它非常適合作為平行或分散式系統的基礎拓樸結構。
-
學術發展 古典新詮.追求卓越──「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 黃俊傑(歷史學系教授,傑出人才講座) 在全國共十六項「卓越研究計畫」案中,本校教授共獲得審查通過七案,其中人文學門唯一的一項研究計畫,就是筆者主持的「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畫。
-
學術發展 影響生命與生活之檢測技術——生物感測技術之發展與應用 陳建源(農化系教授) 檢測儀器若能小型便宜,操作若能簡單迅速,能夠提供對於健康、生活、或環境有疑慮或需要時都能夠立刻進行檢測並獲取正確數據之方便性,則對於生命與生活之貢獻將更顯著。如何滿足這些生命與生活相關之檢測需求,就是生物感測技術之研究開發方向與目的。
-
歷史的腳蹤 走過近半個世紀的藥學系 陳基旺(藥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藥學涵蓋極廣領域,各學門科技研究日益精進。藥學各學門的人才培育教育,無論是醫院或社區藥師,製藥工業界藥師或從事新藥研究開發,均需有專精的訓練,才能在其崗位上發揮長才。
-
保健天地 大腸鏡檢查簡介 梁金銅 張金堅(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大腸鏡檢查的廣泛使用,使得我們對大腸直腸疾病,透過直接、深入,且鉅細靡遺的觀察,而達到立即診斷的效果,另外,一些特定的病灶,也可以視情況給予立即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