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發展
1951年中國藥學會同仁深感國內藥學人才缺乏,不能適應社會的迫切需要及發展高等藥學教育的重要,便聯合臺灣省藥師公會向教育部請求在臺灣大學設立藥學系,同時發動向藥界捐款以為支援,並向教育部、教育廳和臺灣大學錢思亮校長等關係方面奔走陳情,終於教育部在1953年核准成立藥學系。當時政府財政困難,教育經費支絀,教育部雖然核准臺灣大學在醫學院內設立藥學系,但不給經費和教職員名額,要臺灣大學自行設法均支經費,調派名額。
藥學系舊館。
創系之初,首任系主任孫雲燾教授和顧文霞教授以及許光淦講師在缺乏師資與設備的時代,以無比的毅力開拓臺大藥學教育,於1953年9月招收第一屆學生32名。早期憑著師生之同甘共苦,同舟共濟,促使藥學系逐漸茁壯,師資陣容也增加。當國內對高級藥學人才之需求殷切,藥學教育之提昇漸受到重視之際,於1970年獲准成立藥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嗣於1983年研究所增設博士班。為促使教學研究更為專精與不同學科相輔相成,1989年起研究所依教學分為藥物化學組(甲組)、生藥學組(乙組)及藥劑學組(丙組)分組招生,在教學研究維持各領域均衡發展。1993年起增加醫院藥學組(丁組),以培育臨床藥學專才,提供國內邁入二十一世紀醫療服務重要的藥事執業人力,而醫院藥學組已於2000年8月1日起改制成立臨床藥學研究所,首屆所長由陳燕惠副教授擔任。2000年起更增加生物製藥技術組(丁組,原醫院藥學組改由臨床藥學所招生),以培育生物製藥研究人才。自創系至今,歷經四十七載已有四十四屆畢業生,合計2,098人;研究所至今亦有三十載,碩士班畢業生有247人,十七年來博士班畢業生有22人。其中約半數留居國內,且近年有增加趨勢,另外半數則留學美國、加拿大、歐洲或返回僑居地。畢業生在藥學相關領域深造,獲得博士學位者超過二百人。除回國服務外,旅居海外之系友有成為國際知名藥學專家學者,有從事教學研究,有位居藥廠部門主管,有位居政府衛生部門要津者,亦有自行創業成功者,比比皆是。國內系友不論從事藥學教育,藥事服務,製藥工業,醫藥衛生行政,創業與藥品行銷等均有傑出之表現。
歷屆系所主任
本系自成立以來,歷任系所主任依序為,孫雲燾(1953年4月─1972年7月),王光昭(1972年8月─1978年7月),陳春雄(1978年8月─1984年7月),陳瑞龍(1984年8月─1987年7月),王惠珀(1987年8月─1990年7月),陳瓊雪(1990年8月─1996年7月),李水盛(1996年8月─1999年7月),陳瓊雪(1999年8月─2000年1月),陳基旺(2000年2月─現任)。藥學系在歷任系所主任與師生的努力下,使本系教學與研究水準不斷提升,設備越趨充實。
系館建設
藥學系館原座落於醫學院北側臨近徐州路之一棟二層樓,為日據時代之建築物。孫雲燾博士於1953年4月受聘到臺大醫學院任教籌辦藥學系,同年被派送赴美進修一年。創系之初在一無所有,一切都要去爭取的局面下,雖提出籌建「藥學大樓」的計畫,卻僅獲美國經合總署補助美金五萬元,乃利用此補助款與藥界捐款新台幣五萬元購置部分教學儀器、參考圖書及教科書等做為教學起步。由於「藥學大樓」興建計畫未能成功,當時杜聰明院長將藥理學科前面一幢樓房的部分房間給予藥學系使用,後來得到大學本部撥給經費添建延續部分房屋,方始勉敷應用。早年教育部借用臺大醫學院一幢逾齡二層樓為辦公場所,且當時中央機關不能編建築經費,因而商請臺灣大學編列預算建造「藥學大樓」借予教育部使用,至今已三十多年尚未能歸還藥學系使用。歷經三十多年,於1985年基礎醫學大樓籌建完成,本系於11月遷入面臨仁愛路第十二樓及第十三樓,其約一千二百坪之現代化建築,增添之設備與擴大之研究室,提供系所所生較為完善之研究環境。而舊藥學系館曾作為學生活動之用途,如今舊址因規劃為國際會議中心,而此一棟舊藥學館被台北市政府列為歷史性建築不得拆除,因此於2000年2月將此一歷史性建築往北移22.7公尺安置永久保存下來,目前規劃為藥學博物館,並獲得本系第十八屆於美系友之支持捐贈一百萬美金作為此棟大樓之修繕費用,而且孫雲燾教授亦於2000年4月9日捐贈首批藥學歷史性文物供永久保存。
教學演進
大學部
本系教育之目標在培養藥學專業人才,以藥學專業知識及倫理,從事與全民保健相關之藥事服務及藥學研究。臺大藥學教育修業年限為四年,在1953年開始時之課程規劃以歐美大陸藥學課程為藍本,特點在一、二年級基礎學科奠定良好科學基礎後修讀三、四年級專門學科,以及講課與實驗並重。其後1963年教育部修訂醫學院各學系課程,1977年再修訂時,必修科目計113學分。於1980年再修訂之必修科目除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外,訂定之核心課程包括: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及免疫、中藥概論、藥劑、藥化、生藥、藥理、生物藥劑、藥物分析、藥事行政及法規、病理、調劑、臨床藥學及治療學、藥學實習等有57學分,最低畢業學分數為148學分。基於此背景,過去四十餘年來本系課程均依照教育部訂定之國內藥學系必修課程科目為依據,未能有較大的改進以培育學以致用配合現代社會需求的藥學人才。直到教育部將課程規劃回歸大學自主,本系得以積極推動教育改革。1992年當醫學系基礎醫學課程改進之際,各學系共同提出建立適合學生修習之基礎醫學核心課程及改進教學內容、講授方式以配合學生之程度及需求,因此近年來基礎醫學課程逐年獲得教學的改善。同時本系領先於1994年實施校方訂定之通識教育規劃案以及「藥學專業」與「藥學科學」二學程之修習途徑,雖然教育部新訂最低畢業學分數為128學分,各學程均需修習藥學相關課程85學分、人文學門24學分、社會學門12學分之通識課程,以及物理、生命科學領域課程等,實際畢業學分超過140學分。此階段之課程修訂朝向實踐現代大學教育的目的。
藥學研究所
本所依課程設計分為五組教學;藥物化學、生藥學、藥劑學、生物製藥組等四組招收碩士及博士班研究生,醫院藥學組僅招收碩士班學生。研究所自成立以來以藥學科學研究人才之培育為主。直到1999年為因應時代潮流及國內臨床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之迫切需求,在缺乏師資之困境下成立臨床藥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開始培訓參與臨床服務學有專精之藥事人才。幾年來之教學,由於臺大醫院臨床學科的鼎力支持,研究生在臨床專科實習及進行論文研究雙方面都獲得協助並有良好成效。
服務與推廣教育
本系同仁除教學研究外,對校內外之學術團體亦提供多元化之服務。創系以後,附設醫院藥劑室改為藥劑科(1993年起改制為藥劑部),主任一職需由本系教授兼任並兼為藥事委員會執行秘書,歷任系主任均擔任藥事委員會委員,協助規範醫療用藥。自首任主任顧文霞教授以後,依次為陳瓊雪、陳瑞龍、王光昭、陳春雄、高純琇、陳燕惠等教授兼任。在教學上負起指導大學部學生在醫院藥學實習及研究所學生臨床藥學及專科實習之任務;在服務上綜理部務,負責達成臺大醫院繁重的門診及病房調劑與其他藥事服務之業務。
本系為提昇教學醫院藥事服務之品質,對推動國內醫院藥師之持續教育不遺餘力。自1980年起參與執行教育部之計畫,每年均提供教學醫院藥師在職教育的機會,至今已有180名藥師獲得進修。本系為培養高級臨床藥學人才,自籌經費,自1995年起設立臨床藥學專業研修之人才訓練。除教育部之計畫外,自1992年以後,辦理台北市衛生局委託之再職衛生人員臨床藥師研修班之持續教育,執行衛生署委託為期三年之藥學教育改革計畫,辦理全國衛生所藥局藥事人員在職訓練以及衛生所藥局管理及規劃,協助中國藥學會辦理全民健保特約藥局藥事執業人員持續教育,均為加強藥師之執業能力,以期醫藥分業之順利實施進行,達成全民福祉之目標。
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於本系成立卅週年系慶時,由早期畢業事業有成之系友集資成立,先後曾請孫雲燾與王光昭教授擔任董事長。十多年來在藥學系諸位教授共同努力下,為配合國內製藥工業推行「優良藥品製造規範」、臨床藥學、藥業經營等專業之發展,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近年自許章賢先生繼任董事長之後,秉承過去對藥學界之服務熱忱,繼續致力於提倡藥學研究,促進藥學事業之發展。
展望未來
藥學涵蓋極廣領域,各學門科技研究日益精進。藥學各學門的人才培育教育,無論是醫院或社區藥師,製藥工業界藥師或從事新藥研究開發,均需有專精的訓練,才能在其崗位上發揮長才。本系於十五年前既已將改制為藥學院列入長程發展規劃。藥學院之設立已列入規劃中之醫學校區之組織架構內。在參酌美日各國藥學教育制度,並展望近年國內藥學科技發展趨勢及專業藥師的服務角色,現階段規劃之藥學院除大學部增加六年學制之外,將逐年增設中藥科學研究所、臨床藥學研究所、藥物化學研究所、藥劑學研究所、工業藥學研究所、藥事管理研究所、藥物分析研究所及藥物研究中心。教育為國家建設之根本,冀望改制後的臺大藥學院依下列目標發展:1.提昇我國藥學教育之水準,將之納為培育臨床藥師之正軌,訓練稱職之藥師,加速大學部之藥師教育制度之改革。2.提昇我國藥學科研之水準,以協助政府推動藥學科技之發展。落實研究所之教學及研究,以達成藥學科學專精科研人才之訓練重鎮。3.為協助政府製藥工業之發展,本系擬成立『藥物研究中心』,已於去年10月21日校務會議通過,並報教育部。期盼未來能結合不同專長的人才充分發揮所長,共同推動研究邁向卓越成果,使國內藥學科技早日提昇至國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