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我因參加女兒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畢業典禮,有幸到巴爾的摩的藝術館參觀(Baltimore Museum of Art),那裏收藏了很多馬諦斯的作品(圖1,2)。

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是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亦為雕塑家及版畫家。馬諦斯和畢卡索、杜尚三人為20世紀初的造型藝術帶來巨大的影響,他也被尊稱為野獸派的領袖。他使用大膽及平面的色彩、豪放不拘的線條、風趣的結構,以及輕鬆的主題來畫圖。有一次我在看畫展時,就聽到有一名觀眾很不屑的說:「根本沒畫完嘛!這種畫法我也會。」

馬諦斯曾說:「我的夢想是一種藝術的平衡,純淨和寧靜,沒有麻煩的或令人沮喪的題材,藝術可能帶給每一個心靈工作者、商人以及文字工作者心情的舒緩或鎮靜,就像好的椅子的扶手,可以使人放鬆一樣。」

了解他上述想法的人就知道為何他會這樣畫。因為畫家雷諾瓦也說過: 「這個世界已經有夠多令人不悅的事,我們不需要再去製造更多。」

靜物和裸體是他最喜歡的兩個繪畫題材,他在雕塑方面也有才華。而在他生病時,以剪紙做成的拼貼畫更是獨特。

1869年馬諦斯出生於法國北部,是有錢人家的長子,父親經營藥店和種子等貿易工作,原本希望他將來接管家族的生意,沒想到馬諦斯長大後卻在1887年去巴黎學法律,並於畢業後回家鄉作行政官員。在一次闌尾炎生病期間,他發現作畫的樂趣,因此決定成為藝術家,令父親失望莫名。1891年回到巴黎後,馬諦斯在朱里安學院修習繪畫,開始時先畫靜物及風景。他成為布格羅和莫羅的學生,也受到許多畫家的影響,如吸收馬奈 (Édouard Manet)和日本藝術家的精華。

1896及1897年,馬諦斯去拜訪住在布列塔尼旁的貝勒島的澳洲籍藝術家──約翰·彼得·羅素,從而認識了印象派與當時還默默無名的梵谷的畫作。馬諦斯受到影響而迅速改變畫風,他後來曾表示︰「羅素是我的老師,他告訴了我甚麼是色彩理論。」之後,馬諦斯在法國全國美術協會的畫廊展出了五幅畫作,其中兩幅被國家購藏。

模特兒卡羅琳.約勞在1894年為馬諦斯生下一名女兒,名為瑪格麗特。馬諦斯後於1898年1月10日與艾米莉結婚,共同撫養瑪格麗特長大成人,而他們的兩個兒子分別在1899年1900年出生。女兒瑪格麗特和妻子艾米莉兼任馬諦斯的模特兒。

後來馬諦斯聽從畢沙羅的建議,至倫敦研習透納的畫風。馬諦斯沉浸於工作中,但因購藏他仰慕者的作品,陷入債務問題。

當時在他家中陳列的作品包括羅丹雕刻的石膏半身像、高更和梵谷的畫作,以及塞尚的《三個浴女》。馬諦斯受到塞尚作品的影響特別深刻。

1898至1901年,他受到保羅·希涅克的影響,使用點描法。1902至1903年則是困頓期,這一時期作品呈現憂鬱的氣氛,在這段時間他開始嘗試作雕塑。

1900年間的畫作出現野獸派的藝術風格,例如1905年的《戴帽子的女人》(圖3),但他1904年的首次個展並不成功。同年他花了整整一個夏天和新印象派畫家保羅·希涅克及亨利-埃德蒙·克羅斯一起在聖特羅佩作畫後,喜歡上明亮及有表現力的色彩。那年他也畫了名作《奢華、寧靜和享受》(圖4)。1905年馬諦斯再往南邊旅行,這時期的特點是平面的輪廓線及受控制的筆觸,仍利用點描畫派的手法,但沒有過去嚴格。

1905年,馬諦斯和一群畫家在秋季沙龍中的房間舉辦展覽,不考慮物體的原本色彩,他使用了許多狂熱的、多半不協調的顏色。馬諦斯在展覽中展出《開窗》及《戴帽子的女人》。由於會場中該房間裡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多那太羅雕像,路易·沃克塞爾就評論「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Donatello parmi les fauves!)。此種論調刊登於1905年10月17日的報紙,從此大眾就把這種風格叫做野獸派。由於馬諦斯的《戴帽子的女人》被格特魯德·史坦因及雷歐·史坦因兄弟買下來,讓馬諦斯受到各方攻擊的情形改善不少。

1907年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曾在La Falange的一篇文章上評論馬諦斯:「我們在這裡並不是要討論一個過分或極端者的藝術:馬諦斯的藝術是非常合乎理性的。」但同時,馬諦斯的藝術仍遭到很多激烈批評,賣畫收入難以餬口。他的畫作《藍色的裸體》在1913年芝加哥的「國際現代藝術展覽」上,被認為過於情色及挑逗而引起抗議。

1905 年,馬諦斯遇見畢卡索。此後兩人亦敵亦友。畢卡索用立體派手法解構物件,而馬諦斯則用顏色建構物件。

1906年後「野獸派」運動衰落。這時期他多次旅行,到過很多地方:1906年到阿爾及利亞,學習非洲藝術及原始主義藝術;1910年到慕尼黑觀看盛大的伊斯蘭藝術展覽,並花了兩個月在西班牙學習摩爾人的藝術;1912與1913年則在摩洛哥。這些經歷讓他的畫風又有了變化,如使用黑色為主色。這種使用未經調和色彩的大膽做法讓馬諦斯的藝術呈現出新風格。

1941年馬諦斯被診斷出癌症,手術後以輪椅代步。然而馬諦斯非凡的創造力並未減弱,反而著手創造切紙拼貼畫(圖5),臥室的牆上充滿了剪紙藝術。由此展開他新的職業生涯。1947 年,他出版色彩鮮豔的限量版切紙拼貼畫。

1954 年 11 月 3 日,85歲的馬諦斯,死於心臟病發作。

我最近收到同學傳來的長壽秘訣,共 17點:1.不愛粗茶淡飯。2.每天都要外出至少一次。3. 每週一次外出聚餐。4.有愛美的心態。5. 懂得釋懷。6.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念。7.是個樂天派。8.性格開朗,喜歡交朋友。9.愛清理東西。10.真心喜歡自己的朋友。11.有陪在身邊的老伴。12.喜歡和小孩一起玩。13.身體微胖。14.多數時候更願意步行。15有一雙強健的腿。16.愛吃富含多酚的紫色食物如葡萄、藍莓等。17.睡覺時不打呼。

馬諦斯病後改作剪紙藝術,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表現。如上段所述,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可以幫助長壽,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在被診斷出癌症後又活了13年,我認為他這樣的精神十分值得效法。

參考文獻:

[1]http://www.henri-matisse.net/biography.htmlmatisse.net/biography.html
[2]http://www.theartstory.org/artist-matisse-henri.htm
[3]http://mp.weixin.qq.com/s/Ced0kTxemQjWfySGScOX0w
[4]http://zh.wikipedia.org/wiki/亨利·馬諦斯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巴爾的摩藝術館收藏的馬諦斯的作品。
圖2:巴爾的摩藝術館收藏的馬諦斯的作品。
圖3:《戴帽子的女人 》,1905
圖4:《奢華、寧靜和享受》,1904
圖5:切紙拼貼畫 1952
圖6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