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臺灣大學的校友而言,畢業多年,對母校的記憶中,有哪些最鮮明?有哪些最值得回憶?許多人可能回答的,是以椰林大道開始(圖1),繼傅鐘(圖2)之後,行政大樓(圖3)、椰林大道兩旁的日本時代建築,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回憶。接下來,醉月湖、農場、第一活動中心、圖書館,乃至於杜鵑花,可能是另外一些回憶的對象。也有許多校友說,臺大變得太多,都不認識了。

的確,這些年來,臺大校園有許多變化。過去校園點點滴滴,都是校友、學生傳誦的故事。對一所一流大學而言,校園的變遷,的確可以梳理些發展的脈絡。有些變遷不容易察覺,例如過去校舍是以窗型冷氣為主,現在則以外掛式冷氣盛行。前者常占掉窗戶的位置,甚至不好關窗;後者則減少許多噪音,但要如何擺置,避免破壞景觀?因為如果任意掛設,往往破壞校園的整體之美。同樣的,系、所館舍的招牌,如果任意設計、擺設,也無法有整體感與協調感。因此一所一流大學的校園經營,勢必要有一定的規範與依循。過去多年來,校園紋理的變遷,的確有些脈絡可依循:

校園的軸線

椰林大道是最有代表性的。軸線的末端是總圖書館,是非常好的收尾。君不見,站在總圖前,總有睥睨天下的感覺?近幾年,校園的軸線在總務處的努力下,以樹名成大道的如蒲葵道、小椰林大道、楓香道(圖4),也慢慢成了校園的綠廊(圖5)。這些綠廊假以時日,期待可以連結蟾蜍山的生物到大安森林公園。綠色校園的理念,應該是一流大學的理想。(圖6)

生物多樣性

過去幾年,生命科學系的李培芬教授與其團隊,加上近幾年的森林系袁孝維教授與團隊,進行了生物多樣性的調查與規劃,瞭解臺大校園裡的特有種與棲地特色。打造生態校園的努力被看到了,最近幾個月舟山路每每有人潮與相機大砲聚集,就是為了一睹領角鴞真面目。更不用說校園的植栽,如杜鵑花節的特色,乃至於醉月湖旁的動植物生態(圖7)。走在校園,常聽到訪客讚嘆,臺大校園越來越美。這些成果,其實背後都有許多的專業支援著。或許,這也是臺灣大學幸運的地方。

道路的規劃與設計

許多校友對臺大的腳踏車一定印象深刻,有些人被偷得刻骨銘心,有些人驚訝於腳踏車數量的多與亂。的確,臺大校園裡曾經統計過,當時腳踏車高達一萬七千多輛,如何保持停車有序的狀態,就是一個校園管理的重要課題。

感覺上,過去校園到處是腳踏車,而且常常失竊。近幾年,細心觀察校園的腳踏車與汽車的停車規範,有長足的進步。汽車與腳踏車的停車格雖然變少了,但是井然有序,這當然是總務處事務組經營管理用心的地方。也就是說,趁著校園柏油路面重鋪的機會,把停車格重劃或移開,避免不必要的紛爭,也重建了校園的紋理。

另一項策略就是盡量讓外面的汽車停在校園周圍,例如公館停車場、新體育館停車場、社會科學院停車場,乃至於水源校區停車場。這些大停車場可以容納較多的停車數,無形中減少了校園裡的汽車停車位的需求與亂象,甚至改變了空氣品質。

最近幾個月開始的Ubike2.0,幾乎在每個系所旁都有停車站,相信將改寫校園腳踏車的文化,包括不用每人都要自備一輛腳踏車,也減少被偷竊與維修的費用。(圖8)

新建校舍

教學研究空間的需求,一直存在於各院、系所。臺灣大學從三、四十年前有一萬三千個學生,到今天超過三萬個學生,院、系、研究中心不斷增加,教學研究空間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所以10年來,學校的新建工程同時進行規劃與施工的常多達七、八案,誇張一點的說法是臺大就像一個大工地。過去從李校長時代,教育部有五年五百億的計畫,臺大每年分到的經費,讓臺大有機會整修老舊房舍與廁所,今天很少有系館的廁所有異味。雖然仍有許多建築仍然漏水、外牆老舊需要處理,經費永遠不足。但整體而言,整個校舍的品質提升,已經讓臺大的校園環境更優質。過去幾位校長勇於向外界、校友募款,新建校舍,讓臺大有翻新的機會,這些校舍經過10年的努力,也陸續完工啟用,例如過去僑光堂旁的鹿鳴雅舍,今已經改建成卓越聯合大樓。為因應新建工程法規的規定,以及為日後的新建建築的法定機、汽車停車位的數量而準備,學校也在基隆路的慶齡工業中心旁蓋一座機車停車場。當然還有正在施工中的人文大樓,經過多年的努力,也已經讓文學院的師生,可以開始期待完工之日。(圖9、10、11、12)

小結

整體而言,校舍的新建、改建,都讓校園的紋理產生新的面貌。一個好的校園,是一流大學的必要組成,校園的管理仍然朝著理想持續努力。期待校友們回母校時,欣賞又熟悉、又陌生的校園時,也會對校園的經營管理有一聲讚嘆。

林俊全小檔案

英國倫敦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臺灣大學地理系碩士、學士。1991年回到臺大地理系服務。現任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曾任臺大總務處副總務長、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專長 : 地形、地形災害、地景保育;環境經理、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災害調查;國土監測、國土調查、國土利用。

圖說:
圖1:總圖前的椰林大道
圖2:傅鐘
圖3:行政大樓
圖4:正要長新葉的楓香道
圖5:校園的軸線
圖6:綠蔭盎然的舟山路
圖7:整理過的醉月湖生態池
圖8:新一代的Ubike2.0排列於第一活動中心外,有別於傳統的自行車停放的現象。
圖9:機車停車大樓
圖10:新的教學大樓
圖11:新建卓越聯合大樓
圖12:興建中的人文大樓
圖13作者小檔案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