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挑戰,勇於改變」,這是今年管校長送給畢業生的話。挑戰的是成規和舊法,要改變的是自己和社會,讓世界更美好,也活出個人生命的價值。

小小蚜蟲,大大亮點。張俊哲教授及其發育遺傳學研究室團隊在蚜蟲的胚胎發育研究累積豐碩的成果,不過更有意義的是經由國際合作,培育出4位年輕學者。透過張教授生動的文筆陳述,讓我們看見林季瑋、呂曉鈴、蕭逸旻和鍾成侑這4匹千里馬是如何受到造就培養,精采圖片也呈現蚜蟲之美。

「蜜蜂族群崩潰症」被提出已十多年,投入研究的科學家不計其數。本校昆蟲系吳岳隆教授針對蜜蜂所面對的環境壓力進行研究,確認西方蜜蜂受病毒感染導致翅翼變形殘缺,以及殺蟲劑損害神經系統致影響學習記憶能力,進一步尋找解救方法,得到咖啡因能廣泛提高及記憶基因表現量,可望在未來實際應用。從以上臺大昆蟲系的研究讓人看見學術傳承的重要性,也呼應管校長改變世界的期許。

藝術創作是對時代的提醒和警示,而藝術欣賞呢?花亦芬教授本期介紹Paul Klee的天使創作,以及哲學家班雅明對畫作的詮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創造的新天使,見證了時代的風暴與愚蠢,也見證了人性的勇氣與真誠。

臨床醫療的進步已發展到客製化。可根據病人不同的生理狀態和治療過程隨時調整治療策略,做到精緻與準確,此即精準醫療。在眾人看好爭相投入之際,蘇剛毅教授提出"NOVEL",即從臨床需求、技術與能力,技術確效與品質保證、預期效果以及法規與倫理等面向,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精準醫療,避免浪費資源。

最近有空服員罷工,想必讓許多人的暑假旅遊泡湯,去餐廳吃飯又被服務人員倒一身水?這樣的服務失誤若未能妥善處理,將造成業者聲譽上極大損失,特別是透過網路相傳。白凢芸教授從管理學出發,談如何進行補救,有哪些補救法,讓危機變轉機。請看本期管理新知。

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卻不一定擁有好品質。在臺灣平均臥床率據說達7年以上。許多人在生命最後幾年臥床靠著呼吸器「活著」。今年,病人自主權利法生效。病人可在有自主能力時預立醫療決定,選擇有尊嚴的面對死亡。請看黃三榮律師介紹這攸關你我善終的法律。

人到中年,生理機能逐漸退化,所以有五十肩的得名。那「冰凍肩」呢?發生的原因不盡相同,當然治療和復健運動也不一樣,請讓張逸平治療師為您紙上診治。

張大千,舉世聞名的潑墨畫大家。個性灑脫不羈,可也為了學畫在敦煌苦行三年,之能為大家其來有自。請看張天鈞教授<張大千與某同學>一文趣味連結。而蕭麗華教授在哈佛的巧克力回憶則充滿溫暖,雖未能成為哈佛學人,卻也透過學術會議參訪圓夢。

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成立,經多次更迭,而為臺大管理學院前身。本校與中興大學在今年4月首度聯合舉辦檔案展,追溯商學百年淵源,梳理學術傳承,走過大學歷史軌跡,特邀請承辦人呂芳留編審於本刊記述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