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校務發展過程等,都完整紀錄在校史檔案與文物裡。回顧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在臺北設立,歷經多次更名、改制、併校至臺大法學院及後來改組成為管理學院之篳路藍縷等轉折,迄今百年,本聯展藉由探索臺大商學之濫觴,並與中興大學共同合作,從其前身「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之百年歷史交疊部分,彙整文件檔案與照片資料,追溯梳理蜿蜒的傳承脈絡,讓臺灣早期的商學農學等學術發展史料更臻完整。

本次百年檔案聯展自2018年7月開始由本校檔案館向興大文書組構思提案,10月完成初步聯展議題綱要,12月通過興大百年校慶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議,2019年2月完成主意象設計,3月進行圖書館圖籍資料蒐集及徐州路建築群、勘查與攝影,3月15日並商請《臺大校友雙月刊》協助聯繫高商綠水會校友成員,獲得提供檔案文件資料展出允許,3月28日與校史館協調合作展出,策展期間檔案館經過多方資料蒐集與跨單位協調,終於在4月順利推動聯合展出。

臺大與興大兩校百年校史檔案聯展,除2019年4月18日在中興大學圖書館首波啟動展出之外,於4月25日(週四)早上10點在臺大校史館第二波隆重開幕,分別由臺大管中閔校長及興大林金賢主任秘書致詞,並運用兩校創設及併校等時間點,聯結成鯨魚骨架圖,創造出爬梳歷史脈絡、引領溯源1919年的校史鯨,同時結合校史館的「圖南鵬翼–臺北高商百年紀念之文物故事與重逢」,以莊子逍遙遊中象徵的鯨魚與大鵬鳥相遇開場,設計參與嘉賓拼圖破碎校史鯨的方式,以縫合這段錯綜複雜的百年校史作為開幕啟動儀式。

4月25日展覽開幕上還有一對遠從荷蘭過來的訪賓- Pheifer夫婦(Thomas and Ellen Pheifer),Pheifer夫婦其長輩為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荷蘭語教師,夫婦於2018年與臺大校史館聯繫,並決定於今日將其母親在臺灣生活所蒐集的相簿捐贈給國立臺灣大學,成為本校臺灣資料與校史資料的典藏,本校為表感謝,將由管校長致贈感謝函給Pheifer夫婦。

檔案是不同形式的歷史紀錄,從紙張文獻到校景文物,都刻畫著每個時刻校園演變的軌跡。每次閱讀這些珍貴的校史檔案,都可以讓人深深體會前人的決策智慧與校園發展的來龍去脈,觸發對校史的濃濃情感。透過這次臺大與興大合作的聯展平台,將更能讓師生與社會大眾擴展接觸不同大學校史的核心精要,同步感受臺灣多年來高等教育發展無畏困頓的艱辛歷程。

本次聯展的籌辦過程,萬分感謝綠水會校友王紹慶先生提供相關文獻資料,中興大學林金賢主秘的全力促成與推動,本校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校史館及檔案館的辛勞與合作,一起努力推展校史檔案聯展平台,讓校史核心價值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讓社會大眾看見大學豐富的文史檔案,也讓國際看見臺灣多元的大學精神。

圖說:
圖1:臺大與中興百年校史發展主意象手繪稿
圖2:百年校史聯展海報設計
圖3:展場部分展版內容
圖4:4/18臺中場在興大圖書館1樓開幕
圖5:4/25臺北場在臺大校史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