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楊泮池校長卸任,而於6月21日辦理交接,由張慶瑞教授代理校長,外界乃至校內師生都對臺大校長任期從6月22日開始感到疑惑,所以維昭藉雙月刊一隅向大家述明原委。這是臺大校史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新校長遴選已在進行中,如若於明年2月完成新校長遴選,則6月22日這個日子也可能將成為歷史。
從1987年政府宣布解嚴後,爭取校園民主的浪潮便風起雲湧,無論是學生自治或教授治校的主張,都是從臺大展開。1989年,臺大校務會議通過實施系主任及院長推舉制度,1990年法學院和農學院相繼選出院長,開風氣之先。1991年醫學院院長任期屆滿,也採行選舉,而由維昭當選第十任院長。
雖然新大學法尚未通過,但臺大校務會議在1992年10月12日即通過「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人選推舉委員會」組織章程,隨後於1993年初召開記者會公開徵求校長人選。經公開推薦及座談會後,選出五位候選人,於5月14日經校務會議投票選出兩人,為當時的代理校長郭光雄教授和我,然後送教育部擇聘(楊泮池校長之後,教育部直接參與遴選委員會,不再分兩階段遴選)。
1993年6月8日下午二時,我應約去晶華飯店參加教育部安排的面談,接受五位諮詢委員「口試」,他們是中研院副院長李崇道、院士李遠哲、國科會主委郭南宏、醫界大老魏火曜和前政大校長歐陽勛。
談話到傍晚才結束,當天晚上就傳出消息,五位委員一致推薦我擔任臺大校長。第二天媒體都刊登我將接掌臺大校長的消息。6月10日,教育部將我的資料送請行政院核定。12日中午接到通知已正式核定,並定於6月21日交接。
這個日期的聘書到目前為止共發了七張,給李嗣涔校長、楊泮池校長和維昭等三人,而我擔任三任臺大校長,卻有四張聘書。
原因是第一次選上校長時,新大學法還沒通過,仍為三年一任,任期從1993年6月22日到1996年6月21日,而新大學法公布之後,臺大新的組織章程訂定校長任期為四年,當時我還在任,教育部遂加發第四年的聘書給我。所以我的第一任有兩張聘書。
1994年11月臺大校務會議正式開始審議組織規程修正案,幾乎連續15個禮拜六都在開會,終於在1995年6月30日全案修正通過。在修訂組織規程時曾就校長任期有過一番討論,由當時教務長羅銅璧教授主持的召集小組提出草案為一任六年,不連任,如此沒有連任壓力可全力衝刺,但也有代表認為若做得好又顯得不夠。如果依照舊辦法三年一任,校長任滿前一年又要接受評估,三年確實過短,校務會議最後折衷為四年一任,最多三任,現任校長比照辦理。而這第四年任期由教育部補一張聘書給我。
臺大校長在6月21日交接就是這樣來的。由於其他大學都在8月1日上任,惟獨臺大與眾不同,教育部曾要求臺大修改組織章程,希望能將任期延到8月1日,和其他大學同步。但當時我在任,一來自己修改自己的任期並不妥,二是我覺得提早在6月22日上任,新校長有時間安排主管等人事,組成自己的團隊,這是優點,在向教育部說明後也獲部同意維持。
雖然清華大學沈君山校長和師範大學呂溪木校長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新大學法公布之前就經選舉當選。不過臺大是最早啟動民選,對臺灣教育史有亙遠的影響,而維昭恭逢其盛,親身參與了臺大醫學院和校長的第一次選舉,何其有幸。6月22日絕對是校園民主化進程裡一個特別的日子。(文字整理/林秀美)
圖說:
圖1:有幸成為臺大第一位普選校長,親身見證校園民主化過程。
圖2:6月22日,二十多年來臺大校長上任的日期,或將成為歷史,成為臺大校史的一部分,成為大學校園民主化運動裡一個被記念的日子。圖為第一任第一張聘書,當時任期三年。
圖3:在第一任任期中,新大學法通過,校長任期改為四年一任並即刻適用,教育部補發第四年聘書。因此第一任有兩張聘書,史無前例,應該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