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大出品的「鹿鳴米」獲得2016全國總冠軍,好幾年來,臺大的牛奶秒殺,一瓶難求。冠上「臺大」二字,成了品牌保證。去年,國際處創立SoNET「好臺大」,以臺大特色與象徵為主軸設計紀念品。不止是師生校友對臺大認同與共同記憶的標誌,還要有設計、有美感、有質感、有實用性、以及有口皆碑。請看本期「校務報報」國際長張淑英教授分享這段孕育的過程與故事。

人生有1/3時間用在睡眠,然而睡不好卻是現代人最大的困擾。臺大在10年前成立了睡眠中心,著重在所謂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也針對呼吸中止症、失眠、基因疾病與睡眠障礙進行研究,以及居家檢測和照護系統之研發,睡眠專科醫師之培訓等,成果卓越。本期研究專題探討睡眠醫學,新興學科卻是古老問題,由臺大睡眠中心主任李佩玲醫師和林明澤醫師親自執筆。

臺大成立迄今已88年。88年來,年輕學子進出無數,懵懂來,帶著夢想離開。「如果沒有臺大,我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鄭涵睿說他和臺大的淵源從母腹中就開始了,是臺大人的互助與分享,讓他有志創業為更美好的社會奉獻己力。是臺大造就兩位非本科出身醫師,讓梁益正從外文系轉行牙醫,楊卿潔從復健系成為骨科醫師,忍耐生老練,終而成就自己的理想。苦澀青春,幸福紀事。同樣也是臺大,讓原本鍾情於文學的花亦芬視野大開,遠赴德國展開逾10年的進修,練就如今廣闊而深邃的史學素養,引領社會思潮。她生逢其時,80年代的臺灣風起雲湧。50年代的臺灣可是苦悶得很,所以棒球運動成了出口,也造就了臺灣第一位棒球主播盛竹如,媒體界的長青樹。高準也以政治系為第一志願,則是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他的校園生活不時透露出當時的嚴峻氛圍。

誠如盛竹如和花亦芬所言,在臺大讀書是他們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生命經歷,吳誠文以「奇葩」形容臺大人很貼切,其實有更多是怪胎,性格與能力都異於常人。但真要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靠的不是特異功能,而是穩扎穩打實實在在的"1萬小時"的蹲點。

出版中心出版的《我的學思歷程》,所收錄伍焜玉等8位各領域傑出人士的生命故事,也是"1萬小時"的見證。

歷史的解釋會因時間而改變,這是出於人的一種特性,對真實真相真理的追求,但也就是因此沒有定論。李弘祺教授認為既然蓋棺論不定,或者可訴諸意見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