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的第十一任院長(2004.8-2008.5.20)為林芳郁教授(1950-)。

林芳郁先生出生於1950年,宜蘭人。父親是開業醫生,從小耳濡目染。先後畢業於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初中部,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高中部。1968年,以第六名成績考上當時多數學子夢想中的臺大醫科。自臺大醫學院畢業後,選擇心臟外科,這與他「追求挑戰,做到最好」的個性有很大關係。心臟外科是當時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科別,但他喜歡挑戰。如果現在,鐵定醫療糾紛不少。當時在臺大,由洪啟仁、朱樹勳等人領導的心臟外科,可說是國內最好的團隊。

在臺大跟隨洪啟仁學習期間,洪啟仁建議他跟隨全世界公認的二尖瓣修補名醫Carpentier學習,可是,想跟Carpentier學習的人實在太多,林芳郁寫了很多封信都沒有回音,但他不放棄,直接遠赴法國,想辦法見到Carpentier,向他表明:「我千里迢迢從臺灣來到法國,就是想跟你學習。」於是Carpentier讓他隔天去醫院跟其他醫師一起值班。

在醫院,手術常會拖延時間,由於當地醫師大部分有家室,而林芳郁隻身一人,所以同事們多會請他留下來跟刀,當時林芳郁在心臟手術方面已有一些把握,所以偶爾也會與同事切磋,同事便把這些事報告Carpentier。

有一天,Carpentier跟林芳郁說:「我要開一個刀,你來告訴我要怎麼開。」林芳郁記得那是一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便跟他說:「如果是我,我會這樣…」,Carpentier聽了點點頭,開完刀之後,Carpentier終於願意教林芳郁二尖瓣修補手術。那時林芳郁醫師已經在法國巴黎大學附設醫院認真表現了2、3個月,才得到大師的傾囊相授。

在心臟外科領域,擔任醫師、教授的角色,林芳郁的話很權威,很少有人挑戰;但在行政方面,扮演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角色,就不是這樣,處處有雜音。林芳郁為了做好行政職,讀了不少管理方面的書籍。林芳郁認為自己不同於別人的是:「有些人只是嘴巴講,我是真的自己下去做。」

2004年8月接任臺大醫院院長後,在交接典禮上,林芳郁提出「多衛教、少開藥」的願景,希望醫院同仁自我節制,共同努力來控制成本;而不要變成必須調整掛號費、病房費來增加收入。他向民眾承諾:臺大醫院短期內不會漲價。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斷絕紅包惡習。他不諱言早年確實耳聞外科醫師收紅包,這也是林芳郁在臺大要做的事情之一,他認為:「沒辦法要求別人,至少可以從自身做起,再影響到學生。」和臺大一起成長的歲月,林芳郁很有把握地說,「就算還沒到百分百,至少絕大多數的醫生不收紅包。」

2008年5月,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任命他為衛生署署長,但同年9月卻因中國毒奶粉事件辭職下台,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衛生署長。

2009年1月,卸任衛生署長後的林芳郁,接任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的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也是目前為止,曾經橫跨兩大醫學中心的唯一一人

2015年,自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卸任後,又出任亞東醫院院長。

林芳郁先生是我大學同學,也是臺大醫院的同事,最後變成我的長官。

他為人忠厚老實,不會耍嘴皮子,甚至被我開玩笑時還會臉紅。是十足的好醫生。我以身為他的同學為榮。

我在2008年畫林芳郁院長的肖像畫

在臺大醫院的第一會議室,歷任的院長都有一張油畫的肖像畫,畫前幾任院長的畫家,許多都是很有名的,例如:李石樵、楊三郎、李梅樹。到了戴東原院長於1998年卸任時,要我幫他介紹一位畫家,畫他的肖像,我就介紹我的美術老師,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的謝孝德教授給他認識。謝教授幫他畫了一張古典的肖像畫,有一點嚴肅,右手下邊則擺了一本他的專長,叫做「Diabetes(糖尿病)」的書籍,後來要我驗收,我就說有一個地方,顏色跳出來了,請他修改。我心想這也真不禮貌,學生怎麼可以要老師修改,不過這可是當年他教我的方法,我才會辨別。戴院長對這幅肖像畫很滿意。

2004年7月李源德院長卸任,也要我幫他介紹一位畫家,我也介紹了謝孝德教授,可是據說他們只見了一次面,李源德院長就說改天再談。後來他自己找了一位俄國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留學回國的女畫家,幫他畫肖像畫。後來聽說畫家又畫了一張,再拿來換掉。但我在李前院長辦公室看到的這位畫家畫他的較大的肖像畫,卻畫得很瀟灑。

接下來續任的是林芳郁院長,他大學時就知道我很會畫畫,曾入選台展,也曾在國父紀念館、臺大醫院文藝走廊等舉辦多次油畫展。

2004年8月他就任臺大醫院院長,在第二任開始後一段時間,他就跟我說,以後他的肖像畫要由我來畫。我跟他說,你能否看過我2009年的畫展再決定。他說不用了,他對我有信心。沒想到在2008年5月,馬英九總統找他去擔任衛生署署長,因此畫肖像畫的時間提早了,由本來正式卸任是2010年7月底提早到2008年的5月。

我帶著教學室的攝影師,去幫他拍照,以做為畫圖的參考。由於為了要讓他表情自然,我故意跟他談話,然後攝影師在旁邊拍照。在談話時我跟他說:「其實臺大醫院院長,你這個職務做得很好,何必去擔任署長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這對我們醫院是一大損失。」林院長大義凜然的跟我說,為了國家他願意這樣。但我的話不幸言中,果然林芳郁院長擔任署長不久,就因為奶粉裡面的三聚氰胺的含量爭議,在答覆立委時,他們不滿意,而辭職下台。

當時我從教學室拍的照片當中,挑選出我認為最符合他的形像的一張照片,做參考來畫。由於過去的院長肖像畫,都沒有背景,我就問林芳郁院長,希不希望有背景,他說要有背景。因此我就以掛在院長辦公室牆上,他岳父畫的鳳梨的粉彩畫,做為背景,並且模仿他岳父的字簽上「秋江」兩個字。這樣就變成畫中有畫。而且我把他的表情,畫成有微笑的感覺,在印象中,過去的院長肖像畫,很少有這樣開朗的笑容。我還把他岳父送的Ω手錶畫得特別清楚。

當初稿完成的時候,林院長跟我說,魚尾紋太多,頭髮太少了,我覺得這都是小問題,反正只要用畫筆塗個兩三下,魚尾紋就少多了,頭髮就長出來了。

由於這張圖畫特別不同,他後來常常跟大家提起,我幫他畫肖像畫的事,醫院也付了我一筆不少的錢,還引來立委質問,說臺大醫院為什麼要花半部車的錢,替院長畫肖像畫。秘書室趕快拍了歷任院長的肖像畫,並答覆立委說,這是我們醫院的傳統,後來立委就沒有再來質詢了。其實我心裏想,畫圖是我的興趣,如果要跟政治扯在一起,不如不要接受他們的請求,還比較快樂。不過想到林芳郁院長是我很尊敬的同學,能夠為他留下記錄,特別覺得有意義。(致謝:感謝臺大醫院教學組林依玲小姐的攝影)

參考文獻:
[1]文/林淑蓉 編採/蔡婷婷 <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只要是對的,我就要做!>《大家健康雜誌》2004年9月號。
[2]zh.wikipedia.org/zh-tw/林芳郁。
[3]張天鈞,《我的醫學與藝術──臺大特聘教授張天鈞63歲回憶錄》,橘井出版社,臺北,2013。

張天鈞小檔案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甲狀腺及內分泌學疾病之診治,主要成果有:甲狀腺疾病之細針吸引細胞學診斷及其與預後之關係,甲狀腺眼病變致病機轉及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葛瑞夫茲氏病)遺傳基因研究,輻射鋼筋污染之建築其對甲狀腺之影響,甲狀腺未分化癌再分化方法之研究等。曾任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理事長、臺灣臨床細胞學會理事長。

圖說:
圖1:林芳郁院長圖
圖2:作者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