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日臺大校長交接,李嗣涔校長在8年內讓臺大的國際學術聲望扶搖直上,接棒的楊泮池校長有信心地表示,在這樣的基礎下必能再創佳蹟。楊校長並強調,在追求學術卓越之外,未來要致力於將研究成果落實於造福人類、回饋社會,善盡臺大的社會責任。而人才培育則是大學的第一使命,請看本期「校長開講」,楊校長分享如何強化學生核心能力,讓他們的夢想與熱忱得以實踐。

本期「院長面對面」專訪工學院顏家鈺院長,顏院長認為臺大工學院以工程專業與基礎科學並重,強調臺大工學院為臺灣工業奠定根基,回應了楊校長的社會責任主張,並且要秉著先行者的態度做研究,才能引領臺灣工業的新里程。

化工系畢業的陳顯彰校友,以鼓勵創新研發與獨具的管理智慧,讓傳統的化工業得以躍身為製造業巨人。請看他如何耕耘本業,實現夢想。

3D列印術是製造業的新星。有感於3D列印可能對產業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而被《經濟學人》喻為第三波工業革命。機械系廖運炫教授簡介該技術及原理,並分享個人鑽研多年成果,包括在陶瓷複合材料、生醫骨骼材料、高精度之塑料原型件等。

生機系江昭皚教授等人應用資通訊技術研發害蟲動態監控與預測系統,有效掌握東方果實蠅、斜紋夜盜蛾等重大害蟲的活動情報,配合建立主動防疫機制,可降低農損並進而提高農作的經濟價值。7年研究結合產官學,是學術研究轉化為社會服務的具體成果。而植微系孫岩章教授則從人才培育來解決臺灣農業的疫病及藥害,自1994年起致力於推動樹醫培養課程及制度、推廣植物醫學處方,已於2010年獲通過設立學位學程。

吳誠文<舊金山灣>一文談及他對舊金山「金山精神」的觀察與領受,一種勇於嘗新及挑戰的城市風格的形成,從滔金起家、到半導體、雲端,永遠是新興產業的先行者,值得省思。

鄭秀玲教授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認為雲端運算科技是我國經濟發展之契機,不僅是臺灣足與先進國家匹敵的新產業,也能對國內產業平衡發展有所改善。請看「幸福經濟觀察站」。

李弘祺從《未央歌》說起,藉著這本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膾炙人口之作,回味當年在臺大二三事。

繼前期媒體改革議題,本期「公共政策論壇」邀請莊豐嘉校友談其所創設之「新頭殼」網站,有別於財團媒體,這是一個由公民集資成立並參與的社會企業,關注公民運動,標舉公平正義,貼近人民心聲。

在傳統文化壓制下,家暴侵犯人權得不到伸張,雖然家暴法已於1998年施行,惟受害人因不瞭解而求助無門,本期「法律與生活」邀請潘英芳律師說明家暴法,自助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