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校史稿出版,校史書寫與挖掘邁向新里程
人是有高度時間感的動物,意味著人們是有意識地看待過去發生的事情,可以在過往的事件中找到有意義的連結,從而對以往的歷史提供解釋,並且在當下面臨決定時,試圖從過去汲取資源或求取靈光。因此,歷史不僅僅指向過去,更存在於當前,面對著未來;歷史的訓練也讓人們得以跳脫一時一地的利害得失,能夠以長時間的角度,看待成敗興衰。
自《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於民國94年出版問世以來,為本校的校史保存與記錄展開一個新的起點,同年校史館揭幕並營運,而後出版中心接續出版《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我的圓舞曲: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薰天事業成亮節:錢思亮校長傳》等專書以及《從校史出發系列演講DVD》。在短短數年中,本校對於校史的挖掘與研究,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時至今年(2013),出版中心在第一版校史稿的基礎上,增補修訂中間8年的校史紀事,由出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擔任總監,吳密察、柯慶明、葉國良三位教授主編,並請多位中文系教授撰稿,出版《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新版校史稿仍維持原稿:沿革、組織、教學、研究、交流、活動、空間、經費、傳記、簡歷共10篇之架構,另有組織現況表、系所沿革表、各單位歷任主管任期表、專任教師名錄、大事紀、校史延伸閱讀書目等6篇附錄。
新版校史稿新增主要內容如下:在11個學院的架構下增設牙醫、獸醫2專業學院;行政組織增設研究發展處、國際事務處、財務管理處3個一級行政單位;成立各學位學程、教學發展中心、臺大博物館群、臺大人文庫、開放式課程、藝文中心等課程或單位,豐富學習與校園生活;博理館、明達館、霖澤館、萬才館、德田館、積學館、天文數學館、博雅教學館等新館落成,改變人與校園空間的關係;〈傳記篇〉補入代理校長〈杜聰明先生傳〉一篇;〈簡歷篇〉增加校長李嗣涔先生、總統馬英九先生、副總統吳敦義先生簡歷3篇;以及本校獲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兩期經費補助,於世界大學排名突破百大、進入前六十大等事蹟。
在形式上,新版校史稿仍採直書右翻的規格,開本為菊八開(約為A4大小)。書封採圓背精裝,外表包覆荷蘭布,書背之書名以臺靜農教授法書之「國立臺灣大學」題字,採燙白的方式處理,書封正面並有一矩形打凹之特殊設計,於矩形內貼合印製之小卡,小卡上印有錄自《四十四學年度國立臺灣大學概況》之校門口老照片。另有一書盒,可收納書冊,書盒以黑色環保美術紙裱貼,書盒之書名採用燙銀的效果,與黑色美術紙形成對比,典雅大方。內文之編排以校史文字為重心,搭配相關之照片、圖表,每則附圖並有相應之文字說明。
穿過書封上《四十四學年度國立臺灣大學概況》之校門口老照片,翻開校史稿的書名頁,映入眼簾的是今日自高處俯瞰校門口的面貌,而進入全書正文的第一張照片也正是臺北帝國大學的校門。這三重門,自日治時期經歷戰後初期,直至現在,亦簡短地訴說了本校的歷史:承繼自臺北帝大的遺產,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師資,而後陸續有旅外學人到校任教,逐步又有本校培育養成教學與研究人才,成就為現今的國立臺灣大學。
在此一過程中,大學之校史不僅是對曾經發生在這座校園的事蹟之靜態描述,不只是人名的堆疊,亦或是數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在梳理大學的歷史之後,能在時間的長河中,重新詮釋「傳承文化、探索未知」的大學精神,並對當前大學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有新的體會與感悟。也正是在校史確立之後,能讓日常生活零碎細微的工作與學習在整體中找到意義,以及延續的動力。(文/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
書 名:《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12)》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ISBN:978-98603-6988-5
定價:1,000元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
校總區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水源校區書店:
地址: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一樓(10087臺北市思源街18號)
電話:(02)3366-3993分機18
傳真:(02)3366-9986
營業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例假日休息)
校史館書店:
地址:臺大校總區校史館二樓(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3366-1523
營業時間:9:00~17:00(週二及國定假日休息)
http://www.press.ntu.edu.tw
線上購書:博客來/三民書局/國家書店
圖説:
圖1:新版校史稿書名以臺靜農教授法書「國立臺灣大學」題字,書封以荷蘭布包覆,另有一書盒,可收納書冊,書盒以黑色環保美術紙裱貼,書盒之書名以燙銀效果呈現,典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