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開春,李嗣涔校長以“follow me”勉臺大在科學與科技領域做先行者與領航者,同時要重新發掘臺灣特有的文化,並將之國際化,對於教學則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工作態度和人文素養,以符應社會的期待。

3月的臺大很藝術,即是營造校園藝文風之延續。臺大藝文中心包羅萬象的藝文展演,謝豐舟教授大力推動的藝術祭陸續登場,讓行之有年的杜鵑花節更繽紛,也送走了寒冬陰霾。

臺大仿生學的研究走在前端,林沛群教授鑽研敏捷性高的足式機器人,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益,變形金剛的出現只是早晚。而林致廷教授與顏沛文同學則專注於生醫領域的仿生晶片,利用電壓控制使生物分子均勻固定於元件表面,具有高解析度和成本低廉等優勢。他們師法生物的特殊構造,成功的開發出更卓越的晶片技術和工程技術。

本校土木所博士楊錦懷教授研發出可自潔、隔熱並發電的太陽能節能玻璃,則是綠色能源應用的一大突破,讓綠建築更名副其實。

但,人類的幸福並未隨著科技發達而提升。全世界有10億人口處於饑餓,臺灣每人每年卻平均浪費121公斤的食物,而弔詭的是,臺灣和這些饑餓國家都高度仰賴糧食進口,這才是危機!吳東傑從「饑餓三十」出發,和你我一同反思。

228連假過後,撥雲見日,本校農化系畢業並在該系任教至退休的蘇仲卿教授憶及大一親眼目睹之228,是讓年輕人震憾的一課。1970年代,國家退出聯合國、釣魚台事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操,郭俊開從臺大海洋詩社和新詩朗誦比賽的誕生談當年。臺大合唱團的故事也是說不完,電機系校友林二和政治系校友邱慶彰兩位大將與指揮計大偉先生亦師亦友之情,且看計安邦娓娓道來。

臺大校訓要愛國愛人,從來就不只是學術象牙塔。臺大校訓要敦品勵學,但絕不只是會K書。即使電機系課業繁重,吳誠文參加臺大棒球隊幾乎不缺席,是什麼樣的動力驅策著他?且看<泥地鐘聲>一文。

臺大出版中心出版杜國清校友的傾力譯作──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華》,看靈魂在善與惡的掙扎,是末世預言,更是受苦靈魂的慰藉,本期特摘錄3首,先睹為快。

本期「保健天地」再談另一種腹痛──尿路結石,可知結石掉落至輸尿管時會引發程度不一的疼痛?請讓黃鶴翔醫師告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