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6年4月1日,先父計大偉在原北京師範大學求學時期日文教授洪炎秋專函鼓勵下,自上海抵臺,畢生為臺灣音樂教育貢獻所學,父親日後閒談時常自況是笨鳥先飛。初來獲聘泰北中學音樂及國文教師,同時加入臺灣省交響樂團。隔年,奉調女生部兼主任。民國37年4月,臺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自南京抵臺履新,隨即指示省府擘劃「第一屆臺灣博覽會」,臺灣省交響樂團奉令規劃系列演出節目。計大偉獲邀參與臺首演《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暨大合唱》,擔綱低音提琴首席,於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假臺北市中山堂連演4天,造成轟動,而有後來「低音提琴之父」的美譽。
結識高坂知武教授
洪炎秋先生於民國35年6月返抵臺灣,原於師範學院任教,民國37年8月受聘為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不久兼首位臺籍主任祕書。民國38年元月,國語日報社首任董事長為傅斯年,首任社長是洪炎秋。計大偉得閒時會騎自行車,赴南海學園獻堂館(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或國語日報社拜會洪老師,若洪老師當日有空,師徒二人會延續當年在北京師大時期的共同嗜好打一場桌球。經洪炎秋介紹,計大偉認識了任教於臺大的日籍老師高坂知武教授。
指揮臺大海天合唱團
民國39年9月,計大偉獲聘指揮「臺大海天合唱團」,多次率該團赴中廣臺灣台錄音演出(位於臺北市新公園),並結識了熱愛音樂、活躍於臺大社團的政治系學生邱慶彰、電機系學生林二。此後經常聚會交談音樂話題,邱慶彰與林二同學對計大偉老師在音樂領域的全方位素養深表崇敬,尤其對計老師操一口流利的東京口音日語,標準北京國語,熱心奉獻音樂教學的精神、毅力,大表折服。
出版《樂理初步》
民國41年6月,經邱慶彰、林二同學多次建議:「現在國內樂教基礎教材質量不足,依計老師在音樂領域專業素養,多年教學心得,指揮合唱豐富演出經驗,實應致力編著相關樂理出版,可嘉惠全國樂教老師及愛樂學子。」歷時年餘,計大偉在臺首部著作《樂理初步》大功告成,由第一出版社負責出版發行,深獲愛樂人士及各級學生一致好評,在當時成為許多音樂教師的補充教材,暢銷全國再版多次。
民國42年6月,年滿30歲也是抵臺第六年,計大偉與全臺漢學大家、臺北文山區耄宿、林佛國先生八女林淑容小姐締結連理。婚後即致力於初、高中音樂教科書編著,期間,邱慶彰、林二同學滿懷欣喜自告奮勇,經常利用假日權充助理,幫忙剪貼、謄寫等編務。
民國43年7月,計大偉主編之《高中音樂教科書》由宇宙出版社出版,計大偉主編之《初中音樂教科書》由時代出版社出版。這兩本初、高中音樂教科書甫出版,即榮獲北、中、南各地學校指定選用,成為當時的暢銷音樂教科書。
促成林二作品發表會
林二同學天資聰敏熱情奔放,在音樂作曲上頗具創見,每有新作就拿著原稿請計大偉老師最先指教,計老師總是不吝指導勉勵有嘉。經計大偉多方奔走,大力向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旅臺校友會大學姊江學珠(北一女中校長),推薦愛徒林二的才華,促成民國43年10月25日,《林二作品發表會》在臺北市北一女中大禮堂隆重登場。
榮耀的歲月悲痛的起點
民國45年1月1日至1月16日,是計大偉抵臺後經9年努力,推廣樂教成果最豐碩的一年。當時長子安邦甫出生第十日,親率軍人之友社「大偉合唱團」前往金門前線勞軍,在溯風凜冽對岸砲火襲擊下,深入各地營區、據點,露天演出53場,返臺前夕分獲金防部司令官劉玉章將軍頒贈「鼓舞三軍」錦旗,及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頒贈「譽滿前線」錦旗。
但在同年10月8日,計大偉元配林淑容因雙胞胎難產,不幸病逝臺北馬偕醫院,得年28歲,遺留剛滿10個月的長子安邦,早產兒安世則住進嬰兒加護病房。面對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計大偉痛不欲生,然仍能收拾傷悲勇敢面對。為支應長子的保姆費和次子龐大的醫療費,他身兼5份工作。民國46年2月開學,除了泰北中學本校課業,另外兼任板橋高中、北投育英中學的音樂課,以及多個社會青年合唱團指導,即使身形日漸消瘦,本著為人父的責任感與對音樂教育的熱誠,仍維繫著旺盛的工作精神。期間,邱慶彰、林二同學曾拔刀相助,輪流赴板橋高中為計大偉老師代課。(此事獲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前主任李福臻教授證實,李教授就讀該校時曾上過邱慶彰、林二的音樂課。)
創立國立音樂研究所
民國46年6月在教育部長張其昀力邀下,由計大偉與北師大音樂系旅歐學弟鄧昌國共同籌劃創立國立音樂研究所,地點位於南海學園內植物園旁獻堂館。鄧昌國擔任所長,計大偉主掌社會活動部主任兼秘書,從而制定該所組織章程及各項作業規範,依序成立若干附屬團體機構:(1)青年音樂社兼總社長:計大偉、總幹事邱慶彰、副總幹事林二。(2)音樂之友月刊兼主編:計大偉。(3)中華絃樂團兼指揮:鄧昌國。(4)中華青年合唱團兼指揮:計大偉。(5)青年管樂團兼指揮:邱慶彰,副指揮:林二。(6)中華實驗國樂團兼指揮:李鎮東。日後,青年音樂社業務蓬勃發展,另成立新竹分社及新竹合唱團(名聲樂家、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張清郎教授,即是第一期團員),臺中分社及臺中合唱團。
推薦林二出國深造
民國47年5月11日,美國總統顧問名指揮家約翰笙博士(Dr. Thor Johnson),以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人員交換計畫訪問學者,首次來臺教學訪問。5月26日蒞臨國立音樂研究所,計大偉向其力薦林二。6月19日晚,臺灣省交響樂團假臺北三軍托兒所舉行交響樂演奏會,特請約翰笙博士客席指揮,當天並首演林二作曲《臺灣組曲》絃樂五重奏。隔天各報專文報導:「約翰笙博士對林二作品大加讚揚,認為林二的音樂創作是『最有新生命的東方作曲代表』,並表示會將林二的作品《臺灣組曲》及《繪畫的音樂》推薦到美國出版,以美國國務院名義分贈世界各國演奏。」7月26日晚,國立音樂研究所中華絃樂團假臺北國際學舍舉辦第二次演奏會,再邀約翰笙博士客席指揮,演出曲目包括林二作曲《臺灣組曲》絃樂五重奏,並首次試用臺灣青年提琴製造家陳新興所做之樂器演奏。當晚聽眾爆滿。
民國48年5月,約翰笙博士來函推薦林二赴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系碩士班深造,經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專案特准,當時刻正入伍服兵役的林二提前退役。行前,計大偉特設席餞別,與邱慶彰、林二,師徒3人暢敘愉快。日後,林二取得美國西北大學音樂碩士學位,更榮獲伊利諾州立大學希拉博士延攬,赴伊大繼續攻讀電腦音樂博士,在學期間多次發表研究作品,名揚國際。
擔任中華民國合唱協會創會顧問
民國53年3月,計大偉借調教育部社教司,肩負統籌全國音樂教育計畫之推動與執行。當時邱慶彰已自臺大政治系畢業,追隨臺大先期學長內政部長徐慶鐘為機要祕書,在計大偉身兼出版審查專案小組召集人時,邱慶彰曾多次代表內政部出版事業處出席會議,師生再度同台為國效力。
民國61年林二自美返國服務,計大偉、邱慶彰、林二、張清郎等師徒,又經常在各種音樂演出,音樂會議聚首,恢復熱絡的師生情誼。民國78年2月計大偉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屆齡退休,榮獲行政院頒獎。
民國80年9月,「中華民國合唱協會」暨「中華民國合唱推廣協會」先後成立,其創辦人邱慶彰、林二、張清郎等人,都是計大偉的嫡傳弟子,諸弟子感念計大偉教授歷半世紀為臺灣合唱教育推廣所作貢獻,特聘其為創會顧問。
走筆至此,邱慶彰先生、先父計大偉教授、張清郎教授、林二教授等音樂界前輩先進,已先後辭世走進歷史,緬懷他們畢生在音樂領域所留下為世人景仰,令音樂界莘莘學子效法的精神,特此撰文以資紀念。
圖說:
圖1:1952年6月計大偉第一本著作《樂理初步》出版(第一書店)。
圖2:1958年7月約翰笙博士、鄧昌國所長與林二合影。
圖3:1960年4月11日慶祝第十七屆音樂節,計大偉指揮中華青年合唱團演出,伴奏邱慶彰。
圖4:計安邦拜會張清郎教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