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傅鐘旁鳳凰花怒放,好似年輕生命經過一番琢磨,即將展翅。李嗣涔校長今年以「有所為、有所不為」勛勉畢業生,以謙卑的態度面對社會大學,祝福這群最新鮮的臺大校友!
年輕真好!只是臺灣的人口結構已不再年輕。人口高齡化是全球現象,令人訝異的是有七成來自發展中國家,若以區域來看,亞洲的臺灣、日本和韓國人口的老化速度更名列前茅,主因為戰後嬰兒潮人口即將進入老化階段。有鑑於不久的將來臺灣將走向高齡社會(老化人口占14%),社工系林萬億教授在國科會支持下進行2025年社會規劃,為高齡社會來臨提出因應之道。
臺灣的生育率之低也居世界各國之首,僅0.9,如何提高生育率已關係到國家存亡,惟政府近年僅止於鼓吹生子和微薄的生育補貼,殊不知改善友善家庭與工作環境才是根本,請看生傳系陳玉華教授的<臺灣的生育率:有望止跌回升?抑或墜入低生育率陷阱?>。
經濟系林明仁教授則從人口與發展經濟學來探討亞洲國家的失蹤女性問題(女男比例相對於其他地區為低),得出癥結在於性別歧視,引起國際學界的廣泛討論,專長於勞動經濟、健康經濟與犯罪經濟學,林教授以臺灣的人口現象為田野地,屢屢有創新的主題研究與研究成果,要讓臺灣成為人口經濟學的研究重鎮之一。
為了學術拔尖,臺灣致力於推動跨領域、整合型的大規模研究計畫與團隊,可有符合期待成果產出?吳誠文以棒球投手分工之精密計算,指出碎片化現象,存在於職棒球場,存在於大學,也普遍存在於人類的工作與生活中。我們不要破碎的未來,「不要製造垃圾奉獻給宇宙」,吳誠文幽默地套用了傅校長名言。
的確,人類製造了太多垃圾,造成地球環境品質惡化,也危害自身健康,塑化劑即其一,現在人們努力減碳、節能,希望扭轉此一頹勢。機械系鄭榮和教授鑽研太陽能車多年,近來轉向研發鋰電池電動車-Green Jumper,降低發電成本,易於商品化,且看他和一群臺大學生如何為著永續地球的理想在夏日揮汗組裝。
炎夏在外揮汗如雨,不過在偌大校園騎單車兜風倒也涼快。梁旅珠的<單車校園>讓人想起當年單車失竊時,恨得牙癢癢,不禁莞爾。而謝豐舟教授的<血牛的燒肉粽>記述血牛在賣血後,還去買肉粽給熬夜手術的醫師,讓人心裡超感動。這就是臺大的故事。
人性良善的一面也充分發揮在臺灣援助非洲的農業上,富庶的臺灣將精良的農業技術技轉援助非洲國家,期不受進口糧價宰制,請看農藝顧問劉家興的<一粒米的省思>。
自本期起,「保健天地」將以「疼痛知多少」主題,為您一一剖析疼痛的警訊與健康問題,本期邀請謝松蒼醫師告訴您關節、骨骼、肌肉及神經痛的徵狀診斷與自我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