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譽榜~100年全大運臺大榮獲32金、17銀、22銅
10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5月10日圓滿落幕,本校榮獲32金、17銀、22銅,成績亮眼。
臺大今年有田徑、游泳、桌球、羽球、網球、柔道、跆拳道、射箭、擊劍及體操社團報名,共計29名隊職員、250名選手參賽。團隊方面,羽球男子組、足球隊、手球女子組、高夫爾女子組均奪冠,游泳隊亦不負眾望,有39個破紀錄成績並打破大會9項紀錄,其中女子公開組程琬容同學打破3項個人賽及1項接力賽,男子公開組袁平同學打破3項個人賽大會紀錄,成績極為優異。而游泳隊陳卓逸同學經本校提名獲大會運動精神獎,運動家的風範值得肯定。
今年全大運採4區5隊方式同時開賽,共有164所大專校院參加,本校並擔任北一區聖火隊,由體育室莊泰源老師率領軟式網球校隊隊員傳遞聖火。賽事從5月2日進行至10日。
◆ 新單位~臺大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揭牌
臺大新近成立「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The Clinical Center for Neurscience and Behavior, CCNB),於5月27日舉行揭牌儀式,由李嗣涔校長、中研院莊明哲院士、醫學院楊泮池院長及臺大醫院陳明豐院長共同主持。本中心的成立可望整合臺大醫院腦神經科學相關臨床科部,建立完整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並與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奠定腦科學研究三足鼎立之架構。
當日並舉辦研討會,邀請莊明哲院士報告Overall TAIDA Brain and Mind project,「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黃世傑教授、「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所長胡海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梁庚辰報告各中心或研究所的工作進度與發展概況。
近年來臺大致力於神經科學的整合與發展,2005年首先成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全力發展腦神經科學,2010年再成立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於同年8月招生。2009年聘請莊明哲院士參與整合臨床科系之規劃,並由謝豐舟教授就達成之共識勾勒藍圖,而有此一中心之誕生。
隨著社會高壓力、高污染、高齡化的發展趨勢,使得神經相關疾病日益繁雜,如幼兒自閉症、癲癇、中風、憂鬱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不但病患人數增多、年齡層跨距極大,而且診療難度高、診療時程亦長,在在都突顯神經醫學的需要性。臺大以6年時間,完整架構腦科學的研究體系,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的成立,既為服務病患,也要藉由建立臨床資料庫支持研究,期在轉譯醫學研究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為推動臺灣大學進入卓越大學的重要推手之一。(取材自《臺大校訊》1051期/2011.6.1&1053期/2011.6.15)
◆ 臺灣大學首度舉辦「北大日」
2010年12月20日,李校長親率百餘位師生,參加北京大學所舉辦之「臺灣大學日」,2011年5月9日,本校也首度舉辦「北大日」,邀請北大周其鳳校長與師生蒞校,雙方共同簽署交換學生、圖書館交流、與北大政府管理學院等協議,為兩校學術交流與合作開拓新局。周其鳳校長並在「攜手共創,邁向卓越」的主題演講中提出,合作方向的三點構想,分別是建立穩定的科研與人員交流機制、發揮學術與人才優勢、為兩岸的社會進步與人民福祉服務以及傳承和宏揚中華文化等。
臺大首屆「北大日」交流活動內容有兩校師生7大研究領域座談及校園參訪,圖書館於5樓舉辦「臺大與北大的時空交會」特展,以及兩校同學才藝拼場的「北大之夜」。(取材自《臺大校訊》1048期/2011.5.11)
圖説:
圖1:臺大於2011年5月9日舉辦第一屆「北大日」。
◆ 第一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6月8日頒獎
全國第一個校級哲學論文比賽日前落幕,已於6月8日舉行頒獎典禮。人文組、社會組、自然組及生命教育組等4組獎項的桂冠,分別由新聞所碩二張傳佳、法律系三年級吳俊志、森林系三年級王若帆、哲學所博六吳澤玫獲得。
本獎項係校方設置,意在鼓勵在校學生深入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作哲學思考。校長李嗣涔曾指出,要解決問題,端賴思辨能力,期望此獎能激勵學生獨立思考與省察的能力。
除徵文比賽外,特別邀請李嗣涔校長以「生命意義?幸福?那是什麼?」為題作專題演講,並放映電影《楚門的世界》以及《做愛後動物感傷》,由臺大哲學系苑舉正教授和淡江大學中文系曾昭旭教授主持討論,針對本次徵文主題進行深度探討。相關新聞詳見臺大哲學系網站及Facebook粉絲團:http://0rz.tw/Jq8R6。
◆ 第一屆臺大醫學院藝術季開鑼
臺大醫學院於5月9日到30日舉辦首屆藝術季,為期3週的展演有七大主題,包括開閉幕派對、醫大世界、藝文表演、藝?有影嘸!、手創生活、三大魔幻歷險、及與病友分享藝文活動等,為單調的醫學院區環境塗上夏日色彩。
本屆藝術季的靜態展共展出10件裝置藝術、50件攝影與平面創作、6部影片,將徐州校區妝點得宛如小型美術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而主打的大型尋寶遊戲《謎夢》,改編自2010年華文小說名著《噬夢人》。讓參與的玩家扮演故事中的主角,在醫學院裡探索角落、解答謎題、釐清真相進而達成任務。要破解謎題抱回大獎,除了必須結合音樂、繪畫和文學的背景知識以外,更需要推理、聯想、細心與耐心。此外,還有<醫聲樂團>與<杏林絃樂團>的演出,文學界的鍾文音、鯨向海、葉德蘭,建築界的李清志、戲劇界的符宏征、音樂界的李讓等人的講座,形態多元且豐富的藝文活動,處處可見巧思與感動。(取材自《臺大校訊》1050期/2011.5.25&官方網站http://www.ntumcart.org)
圖説:
圖1:這是小朋友的藝術教室,利用綑綁紙箱的打包帶,編織出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可愛飾品和線軸車。
圖2:兩個熱愛音樂的男生-黃紹凡(吉他)和潘迪智(Vocal )在一東大體室組成了福馬林男孩樂團。
圖3:古典之夜-<臺大醫學院杏林室內樂團>的演出。1953年成立,為臺大交響樂團的前身,由醫學院各系學生組成。 致力於讓音樂飄揚於醫院與醫學院各個角落,每學期末於醫院大廳舉行公演,並不時以重奏的形式各處巡演,演出曲目廣泛,包括西洋古典各樂派、宮崎駿電影配樂、校園民歌…等。
◆ 東京大學博物館珍藏首展
「科學」與「藝術」如何跨界結合?不同專業領域學科如何相互激盪,以發展出更多的可能性?由臺灣大學博物館群與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合作之東京大學行動博物館「人體測量法:人體‧形態‧運動」-模型與科學系列之三特展,即日起至8月14日於臺大圖書館1樓中庭展出,帶領觀眾以全新視野探索數理模型與流行時尚之結合。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擁有超過600萬件之學術標本,本次係首度於臺灣展出珍藏。本展覽結合以抽象概念為主的數理科學及強調技術層次的時尚設計,從中帶領參觀者由新角度體察事物,思索各種人體、形態及運動等,如何游移於二度與三度空間之中的各種問題,並呈現融合科學與時尚的獨特之美。
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的前身,為1966年成立之東京大學總合研究資料館,經改組後,於1996年以日本國內第一所教育研究型的大學博物館之姿再現。自東京大學1877年創立以來,已累積超過600萬件的學術標本。從2006年起推動「行動博物館計畫」,已成為國際級計畫。
◎展期:至2011年8月14日
◎地點:臺大圖書館1樓中庭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
◎展覽企劃:西野嘉章
◎展場規劃:視覺設計:UMUT WORKS(西野嘉章‧關岡裕之)
◎活動網址:http://www.museums.ntu.edu.tw/mobilemuseum.jsp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8:00~22:30、週日8:00~17:00(暑假開放時間請參考: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hours/hours_main-99.htm#SumWin)
◆ 夜讀同窗共剪燭~臺大進修學士班回顧特展
臺大進修學士班在邁入第55個年頭之際,今年6月將吹起熄燈號。進修推廣部與總務處文書組檔案展示館共同合作,舉辦「夜讀同窗共剪燭~臺大進修學士班回顧特展」,展出相關公文檔案與文獻,藉此留下歷史見證。特展已於6月1日上午10時在進修教育大樓1樓開展,為期一個月。
本次特展自100年1月開始籌畫,一方面由進修推廣部徵求老照片與校友口述,另一方面由檔案展示館篩選公文檔案與報紙雜誌等,並於3月舉行畢業校友座談,廣泛蒐集意見與史料,期本次特展可凝聚並完整紀錄夜間部的共同記憶。
本次主題取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以「夜讀同窗」的意象,回憶夜晚在臺大讀書上課的場景;以「同窗共剪燭」的概念,來體現同學間的深厚情誼及其綿延,照亮光明未來。展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14:00~21:00,地點在校總區進修教育大樓1樓,誠摯歡迎各界到場光臨指教。
◆ 2011臺大交響樂團夏季音樂會
今年夏天,臺大交響樂團將演出斯梅塔納的名作<莫爾道河>,以及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前者有懷鄉情、後者則在懷鄉之餘兼有奮進意含,要帶給聽眾聽覺與心靈上的撼動。
臺大交響樂團成立於1968年,前身為臺大管絃樂團。在創團指導老師-高坂知武教授以及歷任指揮與指導老師、幹部們的悉心經營下,樂團逐漸成長,各聲部組織日益完整、壯大,整體演奏能力與水準更逐年提升;迄今,臺大交響樂團已成為囊括眾多音樂比賽獎項、廣受好評的著名學生樂團,國內外演出場次不計其數,每年更定期巡演,致力於推廣音樂藝術。樂團曾與眾多傑出音樂家合作演出,與國內外其他音樂團體也多有切磋與交流;歷年來挑戰的曲目豐富多樣,曲類繁多,不拘泥於固定形式,富有挑戰的精神。
本次夏季巡演將由團員擔任主奏,演出韋尼奧夫斯基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阿爾突尼亞小號協奏曲及韋伯第一號豎笛協奏曲,並與知名音樂家李哲藝先生合作,演出其作品《雙囍》豎琴協奏曲。巡演地區包括臺北市、臺中、苗栗等地,願將美妙的旋律傳揚至臺灣各個角落。
◎演出者:
指 揮/鄭立彬
小提琴/游婉翎(臺中)
小 號/詹惟棠(苗栗)
豎 笛/陳俊嘉(苗栗)
豎 琴/李哲藝(臺北)
臺大交響樂團
◎場次
2011/7/15 19:30 臺中中興堂
史麥塔納:<莫爾道河>(選自《我的祖國》)
韋尼奧夫斯基:D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票價:200
2011/7/16 19:30 苗栗中正堂
阿爾突尼亞:小號協奏曲
韋伯:F小調第一號豎笛協奏曲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免費入場
2011/7/19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史麥塔納:<莫爾道河>(選自《我的祖國》)
李哲藝:《雙囍》豎琴協奏曲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票價:200、300、500、800(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