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為提昇學生英語能力,自本學年(91)起實施「英語進階課程」。凡是從今年度入學的新生均須參加英語能力測驗,若測驗成績達一定標準可免修,若未達標準則要接受為期兩學期之學習課程,並通過檢定才能畢業。雖然國內已有其他大學也開始實施英語課程,但臺大早在多年前即已注意此一趨勢,為求周全,耗費許多時日進行籌劃和準備,而於今年正式實施。
何以當前社會如此強調英語能力?維昭認為一來為因應國際化的趨勢,二來是國內學生英語能力之不足。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而工商業更有很多跨國公司,他們需要的人才均須具備一定外語能力,語言能力特別是英語能力的加強,是走向國際化的必備條件;我們如要在國際上與人競爭,英語能力之加強可謂刻不容緩。此外,資訊及網路的發達也增強了使用者對英語的需要性,連一向堅持法語是最好語言的法國,近年以英語講授的課程也增加了,以便吸引更多外國學生;顯然這是國際趨勢之所向。
第二個現象是國內學生英語能力之不足。去年維昭訪美期間曾與校友座談,當時提及現今臺灣留美學生的競爭力已明顯落後於中國大陸留學生,當然箇中原因很多,不過語文能力絕對是其一;語言能力不足,不論在閱讀或表達上都會有隔閡,自然無法深入領會所學。再者,我們也察覺國內學生語言能力有衰退的現象,除了托福平均成績不如中國大陸、韓國以外,以語言測驗及訓練中心所舉辦之全民英檢為例,結果顯示高中生的英語比大學生好,而臺大針對本校學生進行之抽查結果也發現大學部比研究生的好。日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李振清處長指出臺灣時下流行的一則笑話,大意是國中生的英語比小學生差,而高中生比國中生差,大學生又比高中生差;對照臺灣現況其實不是笑話。小學生及國中生的英語由於未有檢定結果的統計,所以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但大學生不比高中生好,而研究生又不比大學生好卻是事實。我在今年新生訓練時曾表示,學生在考大學前讀了很多年英文,其實現在他們的英文能力大都不錯,但進入大學後除了外文系及部分理工科學生之外,大多是荒廢了,即使這些相關科系常常也是僅止於閱讀,口語及聽力訓練仍付之闕如;語言這一項,平日若不勤於練習,久而久之生疏,自然就會退步,因此,大學有必要增設相關課程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
本校英語進階課程有賴外文系及視聽教育館的妥善規劃,得以克服種種執行上的難題,而於今年順利開辦。首先,該課程雖是必修又零學分,但提供學前統一施測,讓能力超越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的學生免去重覆學習,而讓有待加強的學生按成績做能力分班。只要學生符合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托福550分以上、電腦托福213分以上、國際英語測試(IELTS)6級以上或外語能力測驗(FLPT)之英測筆試成績七十分以上等條件的其中一項,即可免修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設計雖具強制性,但不失彈性,亦符合大學法的規定。同時,我們在規劃期間也充份周知社會,讓即將應考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做準備。
其次,由於本校一年有三千多名大學部新生,現有師資人力無法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量,所以,該課程採用非同步網路教學為主要授課方式。網路教學可提供個別化的語言訓練,有效提昇學生的英語聽、讀、說、寫能力,而學生在學習當中也能與任課老師或教學助理面談,討論學習中的各種問題;換言之,學生的學習既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其品質更不會像傳統課程一樣因人數過多而降低,在質與量方面均能兼顧,配套完善。相信臺大英語進階課程實施後,將引起國內更多大學跟進,而我們也可以將這套課程提供給其他相關大學使用。
為了提昇學生英語能力,除了開辦英語進階課程,學校也設法營造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除了鼓勵教師多開授以英語講學的課程,以及儘量為學生爭取出國機會之外,目前最重要的臺大要招收更多外國學生。外國留學生多,講英語的機會也多,學習英語的環境自然有所改善;為此,校方特別設置獎學金,期能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臺大留學。
時至今日,英語能力已是成為國際人必備的基本條件,因此大學有必要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讓他們能擁有更有利的競爭條件、多一項利器,以面對未來強大的國際競爭;這對學生來說是好事,學生應該都能肯定學校這番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