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沿革

日據時代,中央衛生研究所直接隸屬於總督府,其下有一個衛生部,衛生部下另設有一熱帶醫學研究所。光復後,臺北帝國大學改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部改為醫學院,熱帶醫學研究所亦在當時被併入臺灣大學醫學院。當時的傅斯年校長,很有遠見地認為應該成立公共衛生學院,於是請當時人在國外的郭松根教授放棄他正在修習公共衛生博士的學位,以接任當時將成立的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是不幸地傅斯年校長去逝後,成立公共衛生學院的計劃也因而生變,於民國40年接受Dr.Grant(前北京協和醫學院顧問)之建議及農復會之資助,先成立了公共衛生研究所,並編入醫學院內成為臺大醫學院第二個成立之研究所;原臺北帝國大學之衛生學教室(在民國37年改名為公共衛生學科,民國82年公共衛生學科更名為社會醫學科,仍隸屬於醫學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在台北原有關公共衛生研究部分)、以及厚生科等三個單位均是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前身,它們在當時除主持各相關之研究外,還提供臺灣的醫學生有關昆蟲、環境衛生和衛生行政等課程之教學,在工作、研究、教學上合而為一體。

民國42年,由郭松根教授兼任所長之職,他的想法是要成立一個獨立於醫學院之外的公共衛生研究所,故極力主張研究所雖然屬於醫學院,但有自己的行政組織,獨立於醫學院之外運作。所以最早公共衛生研究所有自己的行政組織,是半獨立於醫學院之外的。在當時研究所都稱之為主任,非所長。而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是第一個稱所長的研究所,第二個是海洋所。當時美援對臺灣的公共衛生很重視願意提供經費,並由公共衛生研究所提供人力,就開始了對公共衛生人員的訓練,成立「全國公共衛生人員訓練班」。

民國44年起由陳拱北教授擔任所長之職,曾經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來考察。而哥倫比亞大學的所長建議,公共衛生的工作不應該只有訓練,應該設立一個實習的地方,也就是要有一個公共衛生教學示範區,使得公共衛生的工作得以去實習,且公共衛生的教學示範區要特別加強人員的訓練。於是當時各方商量結果,於民國47年由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台北市衛生局和臺灣省衛生處,三個合辦一個「台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現在的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台北市提供城中區衛生所為示範區,衛生處則成立了公共衛生教學實驗院以負責這項工作,但是只有再訓練的公共衛生人員是不夠的。所以陳拱北教授認為應該提早對醫科的學生提供一個實習的地方,於是醫科六年級和護理學系的四年級便要到台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實習。為期兩個星期,輪流去實習,對於公共衛生的推展,不遺餘力。

郭松根教授兼任所長期間,有一位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公共衛生教授在臺大公共衛生擔任客座教授。這位教授專門負責教學,任教於統計方面。也認為公共衛生應該不只是醫學院下的一個研究所。在擔任二年的客座教授期間,也建立了對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感情。隨後這位教授擔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成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一直對李國鼎先生和錢思亮校長(當時臺大校長)談過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在他的觀念中,公共衛生研究所不只是一個普通的研究所,而是以培養公共衛生人員為主的研究所。他有美國教育體系式的想法,也就是學習重於研究。當時是由魏火曜先生任醫學院院長,也接受了這個想法,於是就有成立公共衛生學系的打算。

「公共衛生學系」是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延伸,其中比較特別的,就是臺灣之公共衛生先有研究所後有學系。當時研究所的畢業生,往往不太願意下鄉服務,當時的主管就在想,需要培養較中級的幹員,於是就考量成立公共衛生學系。而公共衛生學系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了,成立於民國61年8月,這是國內大學第一個創設的公共衛生學系。其主要的教育目標,乃在培育學生具備公共衛生之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術,引導有志者進入公共衛生範疇中的不同領域,包括:衛生行政、醫務管理、環境衛生、工業衛生、生物統計、流行病學、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以及社區衛生等。

學生修習課程

本學系同學除了共同必修課程、基礎自然科學必修課程、基礎社會科學必修課程、基礎醫學必修課程外,基礎公共衛生學必修課程亦是同學在進入公共衛生領域的初步。內容包括:

課 程 名 稱 學分 修習年級
 公共衛生導論 1  一上
 生物統計學及實習(一) 3  二上
 生物統計學及實習(二)
 (含衛生統計學)
3  二下
 流行病學及實習
 (實習可能在三下)
3  三上
 環境衛生要論 2  三上
 醫事及衛生法規 2  三上
 衛生教育 2  三上
 公共衛生行政 2  四上
 公共衛生討論 2  四下
 公共衛生實習(一)(二) 6,6  大三暑假
 大四上或下學期

本學系學生在四學年內,其所學的課程範圍除了應有的公共衛生知識之外,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基礎醫學都需要有廣泛的涉獵。另外,學生必須實際到衛生機關或其他相關單位實習;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實務工作技術,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與人相處、共事的經驗,期使學生能兼具理論基礎與實際經驗,同時具有宏觀、創新、與領導的特質。

由師生組成之公共衛生服務隊。(系辦公室提供)

 

現況

公共衛生學院於82年8月1日成立後,本系由醫學院轉隸公共衛生學院。目前除本學系外,另有五個研究所: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所、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及環境衛生研究所。

本學系同學畢業後主要往三方面發展:第一是投考國內研究所,或出國再進修,將來可在學術機構任教及研究;第二是進入政府機構,在行政體系中貢獻己力;第三是投入民間的企業,如環保企業和醫療保險及管理事業。

本學系歷年來已有一千位左右的畢業生。早期畢業生大多在各級衛生行政機關、醫院、環保機構、公共衛生教育及研究機構擔任主要的專業幹部、研究人員、教師及高級主管。近年來畢業生至國外求學者約5至10%,國內進修者約70%。

歷任主任

吳新英(61至64年)

林家青(64至70年)

吳新英(70至73年)

楊志良(73至76年)

林瑞雄(76至82年)

王秋森(82至85年)

邱清華(85至88年)

王秋森(88年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