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慶章,法律學系畢業,畢業後經關務人員乙等特考進入公務體系,從基層做起。期間先後取得母校政治學及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曾分別在東吳、政治大學及母校兼任教授。在財政部服務近廿年後調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及局長,1996年「鳳還巢」,接任財政部政務次長迄今。
春風少年有志法律
高中就讀台南一中,這三年他認真讀書,尤其是雜書看得很多,從中國古典文學到政論性的《文星》雜誌,無所不讀;前者練就他幽雅洗練的文采,後者使他文思嚴謹與暢達。忠於知識的良心,感動一位年輕人立志做法律人。
這樣的想法在進入法律系之後有了另一個層次的啟發。當年的導師翁岳生(現任司法院院長)多次與導生談及生涯規劃時強調,法律人不只有擔任法官或律師一途,先進國家有很多部門行政人員出身法律,也一樣能貢獻所學。還有另一位老師周治平教授強調財經法律的重要性,惟當時國內大學欠缺相關課程,所以鼓勵學生多下功夫。兩位教授分別提示了學子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或從事財經法學研究的方向。
或許正因為如此,造就了顏慶章沒有追求法官和律師的工作,但卻在財經法學有相當執著的鑽研,而且二十餘年都在政府部門效力。至於顏次長班上其他同學在各行各業均有所成,例如謝長廷市長、法務部林常務次長錫堯及國策顧問許文彬等。畢業近卅年,同學之間情誼深厚,至今每三個月仍聚會一次。
國內GATT的開拓者
在臺大政治研究所期間受教於丘宏達教授及王仁宏教授很多,一位引領他進入國際公法的領域,一位則明白指點他研究GATT。他虛心接受兩位老師的建議,日後赴美即以國際經濟法為專攻。學成歸國後,再回到財政部工作學以致用,也在大學任教並著書推廣,可說是國內GATT的開路先鋒。
潛心研究多年,在國內租稅法及國際經濟法領域已深受肯定,尤其兼具學術理論基礎和高度實務經驗,在臺灣財經政策與國際互動日趨密切之際,所學益發顯得需要,因此在工作上有極大的揮灑空間。
展望臺灣前景看好
在政務次長任內推動一連串稅制改革,其中以1998年完成兩稅合一制最為顯著;而1998年8月起發生的本土型金融風暴,在財政部祭出各種因應措施後,於1999年3月以後漸趨平復。他認為臺灣已通過考驗,從此未來臺灣的經濟發展大有可為。
前景雖然可期,不過還需要兩大前提作為保障:一是健全財經制度,他以台肥事件為例,「台肥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子公司購買母公司股票,使得市場價格變成是虛擬的,這對國家經濟發展衝擊很大,然而相關規範卻付之闕如,須儘速修訂予以整頓」。二是凝聚國家共識,他憂心國內意見歧異會抵消共識的力量,不利於國家安定,因此呼籲國人應以國家安全為優先,而本著智慧與膽識面對大陸的威脅。
至於921地震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他認為重建災區會帶動內需,能促進經濟活動,倒是後續社會問題值得關切。「社會救助在自由經濟體系中是必要的措施,因為經濟上的弱者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此次震災使部分小康之家瞬間變得一無所有,政府若照顧不足,他們將被迫成為貧民;與其事後亡羊補牢,不如事前預防。阪神地震過後,日本政府以協助災民重建生活能力作為救助的目標,是值得借鏡的經驗」。
寄情藝術品味生活
除了關務、租稅法、GATT、國際經濟法等主題的專業著作之外,顏次長的藝術品味也廣為認識他的人所樂道,還出版了《法國葡萄酒品賞》一書,鑽研之深可想而知。「這要追溯到七、八年前,無意中接觸到一本介紹葡萄酒的書,本來視為休閒書,但這本書從歷史的角度寫葡萄酒發展史,寫得極好,令人驚歎原來葡萄酒領域充滿學問,此後開始留意相關書籍,後來若干朋友一再慫恿寫本酒書,剛好《租稅法》寫完,心想行有餘力,便著手寫作,沒想到後來赫然變成一本葡萄酒的鉅著。出版後引起很大共鳴,與朋友因此結緣者眾」。
此外,年輕時雖也雅好舞文弄墨,其實美術才是他最痴迷的夢想,只是現實不由己而沒有成為畫家。不過他也沒有放棄,經由閱讀許多西洋繪畫書籍(尤其是印象畫派),而將之轉化成精神寄託。兩名子女也深受父母薰陶,美術已成為顏次長全家人的共同嗜好。
終身學習成就志業
人生其實無限,轉個彎條條是大路,對照個人生涯,如就業考試改考高考、不能出國就唸臺大研究所、對國際公法有興趣遂改讀政治所,王仁宏教授建議專攻GATT等點點滴滴則在心,日後有機會出國深造時即以此為專攻等等,無不印證人生之路無限寬廣。而回顧個人成長過程,有幸接受名師指導,從而慢慢形成興趣,要感謝多位恩師循循善誘,年少時理想終能實現。
不過他認為步入社會後更應自我惕勵,不斷學習,而閱讀與寫作即是他用來督促自己的不二法門。「寫完六十餘萬字的《租稅法》一書時,我發現寫作不只是要求自己將所學做一系統整理,從寫作過程當中也了解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寫作不僅是個人成長,對社會也有所貢獻」。
在接任次長之前,他每週至少讀書四天、每日寫作一千至一千五百字。現則因公務繁忙稍有未迨,但也儘量維持讀書習慣,內容則為國家政策及英文期刊等,為此經常上網搜尋資料,以國際社會的標準來檢視臺灣,有助於釐清問題,也是為工作負責。
他以過來人給學弟妹的建言是:要把握自己所擅長,尤其法律人要最好有跨若干領域的學習(包括語文素養),如此充份結合學識與工作,出類拔萃的機會自然增多。
著作:
1.《反傾銷法與關務政策》,1981。
2.《揭開GATT的面紗-全球貿易的秩序與趨勢》, 1989,時報文化。
3.《國際經濟法規彙編》,1991,五南圖書公司(合著)。
4.《Taiwan Trade and Investment Law》,1994,Oxford Univ. Press(合著)。
5.《租稅法》(初版),1995,月旦出版社。
6.《法國葡萄酒品賞》,1997,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
7.《租稅法》(修訂二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