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恨煞人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氣煞人也!唐朝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怨煞人也!明·佚名《增廣賢文》:「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折煞人也!
 
貧富的距離愈大,社會所埋下的不滿情緒愈高。位於所得兩端的貧者與富者並沒有共同的生活空間,不具平行的生活型態,因此晉惠帝聽聞天下饑荒而民眾多人餓死時,他反問「何不食肉糜」,此事被引為嘲弄昏君不知民間疾苦之例,傳笑天下至今。
 
 
所得分配不均數據
 
到底富者多富,貧者多貧,有賴數據確認。貧富之水準,通常指兩種概念,一為財富,乃擁有之各類資產總和,包括動產與不動產,乃是存量概念。另一為所得,乃是每年所獲取之收入,包括薪資所得以及運用財產之所得,乃是流量概念[註1]。我國對於全民總財富與總所得均作了總額統計,但是對於前者並無分配資料,後者則有歷年分配資料。
 
所得分配不均的情形,可採用若干統計分析數據來衡量。通常採用的第一種方式,是「所得差距倍數」,係將家庭所得由小到大排序,並將全部家庭分成數個等分,觀察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之所得差距狀況,其值愈大則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國際間多採5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為所得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的比值。另一種常用的數據為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介於0與1之間,係數越高代表越不平均[註2](圖1)。
圖1為臺灣歷年來所得5等分位差距倍數以及吉尼係數,年年有高有低,兩者變動趨勢接近,在90年所得分配不均度達到最高,次為98年度,其他年度較低,自105年以來有逐步上升趨勢。
註:5等分位差距倍數含政府移轉收支。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11年調查報告
 
 
所得差距與經濟結構
 
造成所得分配的不均現象,從經濟結構面可看出若干原由。先論薪資所得,與各產業發展攸關。高科技產業一直是明星產業,人工智慧AI產業更是當前閃閃發亮的火紅產業。臺灣的新竹科學園區,吸收了不少科技新貴,根據《從資訊地圖看臺灣》[註3]一書報導,新竹科學園區乃臺灣所得平均數最高的地區,以落在新竹縣竹北市最高,年所得平均數144.2萬居冠,其次排序為台北市大安區、新竹市東區、台北市中正區、台北市松山區。顯然經濟成長較快的地區,其薪資所得高於其他地區。
 
並非首善之區均為富人,偏遠地區全為窮戶。諺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熱鬧的紐約街頭亦常見乞者,遠離塵囂的石油產地則有富豪大亨,臺灣亦然。根據衛福部至2022年第四季的低收入戶統計,臺灣共有14.6萬戶,其中又以六都為其主要棲身之處,台北市21,909戶最多,其次為台中、新北市、桃園與台南。
 
用錢滾錢,常是最快累積財富的方式。含著金湯匙銀飯碗出生的權貴子弟,擁有父執輩的龐大遺產,衍生的所得頗為可觀,光只是多棟房地產轉售出租,就有巨額的價差利潤。即使不靠先祖遺廕,某些企業賺取高額營業利潤,再透過理財投資,順利晉身金融大亨,在股市匯市呼風喚雨,每筆交易動則以億元起算,收入並非一般薪資階級能夠望其項背。
 
圖2:臺灣受僱人員報酬與營業盈餘之變化。
資料來源:洪敬舒(2023),〈隱藏在GDP分配下的兩極分化〉,《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89期,12月。
 
 
一般衡量國民生產毛額GDP分配面,包括受雇人員報酬、營業盈餘、固定資本消耗、生產及進口稅等四大項,其中前兩項比例最高。受僱人員報酬乃是員工工作收入,通常為薪資所得,營業盈餘乃是企業經營收入,通常歸於企業主及股東。觀察這兩項比例之變動,示於圖2,將71年至110年之40年間,分成四階段,顯示各階段變動趨勢。固然受僱人員報酬之比例較高,長期乃是趨降;營業盈餘比例較低,長期則趨升。兩比例一降一升,意味著所得分配漸朝不均方向變動。領取固定薪資的員工常有被剝奪感,尤其在通膨期間更感被剝奪的鬱悶,如《論語》有述:「不患寡而患不均」。
 
跨洋看所得分配
 
表1為國際上重要國家之所得分配情形,依5等分位差距倍數高低排序,可看到大部分美洲國家之倍數較高,所得分配較不平均,我國之所得不均度相對比他國為低,值得一提的是:各國統計制度不同,計算基準不全相同,此表乃作為比較之參考。全球各國所得分配不均,影響因素甚多,除了各國發展背景不同外,全球化的趨勢下對所得分配衝擊不小。
 

1:主要國家(地區)家庭所得分配狀況

     

年 別

最高所得組為最低所得組之倍數()

吉尼係數

巴西

2021

17.42

0.529

哥倫比亞

2021

15.64

0.515

美國

2021

15.52

0.474

墨西哥

2020

10.24

0.454

馬來西亞

2018

8.30

0.412

西班牙

2020

6.83

0.349

中國大陸

2019

6.76

0.382

義大利

2020

6.62

0.352

南韓

2021

5.96

0.333

盧森堡

2020

5.70

0.334

加拿大

2018

5.41

0.325

德國

2019

5.04

0.317

英國

2020

4.90

0.380

法國

2020

4.85

0.307

日本

2019

4.54

0.286

瑞典

2020

4.54

0.289

挪威

2019

4.17

0.277

中華民國

2022

3.93

0.279

芬蘭

2020

3.86

0.271

荷蘭

2020

3.85

0.260

 

:

1.日本為全國家計結構調查報告,為家庭戶內人均可支配所得。

2.美國為稅前所得,含政府現今給付,但不含資本利得及非現金給付。

3.我國為全體家庭可支配所得,戶內人均可支配所得,採除以戶內人數法計  

  算之吉尼係數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11年調查報告

 
 
金融全球化,資金全球流動,尤其遍佈各洲的金融中心交易日夜不休,資金匯聚到高報酬金融商品,擴大金融交易所得,擁有資金者快速累積財富的效果更是加乘,加劇所得分配不均。
 
貿易全球化,各國依照比較利益所輸出的產品不同。倘若開發中國家的勞力密集產業輸出至先進國家,依據「要素所得均等定理」,國際貿易使不同國家同一產品之勞動報酬趨近,有助於開發中國家的所得分配平均化,但對於先進國家的所得分配則可能不均化。由於各國各產業之發展方向與幅度互有差異,對所得分配會產生不同衝擊。
 
政府可提供之藥方
 
政府可降低所得不均度以改善生活水準的措施有多項,其一是加強社會保障制度。世界銀行於2005年提出的多層次老年保障模式,包括第零層之基層保障,第一層之強制性社會保險年金制度,第二層之強制性員工退休金制度,第三層之自願性個人商業保險儲蓄制度,第四層之倫理性家庭供養制度。政府的補助津貼之移轉收支,有助於降低所得不均度。
 
賦稅制度是調和所得分配的一項重要作法,包括個人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遺產稅等等。如何改善所得分配,整體稅賦制度需作全面檢討。以所得稅而言,採取累進稅率,所得愈高者適用較高的稅率,即具有降低所得不均度的功能。
 
政治環境對所得分配無疑具有莫大影響。以南非而言,長期在教育、醫療、海灘與公共服務,都實行種族隔離政策。1994年5月,曼德拉就職南非總統,宣稱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雖然制度已有改變,但南非之貧富隔離線仍然十分深刻。根據世界銀行於2022年3月報告指出[註4],南非是全球所得分配最不平均的國家,2008年至2018年間,其吉尼係數從68.40%下降到66.96%,雖然有所改進,仍比大多國家為高。
 
不但本國政府應提出藥方,若干國際機構亦著手扶持低收入者,如聯合國、世界銀行、無國界醫生等組織,出手協助落後地區的醫療與民眾生活,試圖把關懷送到貧困人家的門口。
 
書中自有黃金屋?!
 
宋真宗《勸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可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古代勸人勤學,只要熟讀詩書,富貴利祿水到渠成。此言用在古代,應是鼓勵學子潛心深耕書冊,科舉趕考求取功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此言用在今日恐怕有人會質疑了,社會環境改變,就業型態多元,需有新的闡釋。
 
教育未必能教人翻身一變成為億萬富豪,學歷不等於致富,不過的確可協助民眾認識經濟環境,有助於脫離貧窮泥淖。在教育培養下,知識水準提高,得以認識金融商品,洞燭國際潮流,或有機會謀得一份佳職。政府宜建構適切制度平台,讓社會各群組皆具有相等的受教機會,乃責無旁貸,不但有助撫平所得差距,也可提升國家競爭力。臺灣經濟發展初期,教育普及曾有助於所得分配改善。世界上若干開發中國家,仍賴提高教育水平來改善生活。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巴納吉(A.V. Banerjee)、杜芙若(E. Duflo)、克雷默(M. Kremer),即指出貧窮之因素眾多,教育不足為其中重要因素。
 
總之,這千古難解的貧富差距難題,怎一個嘆字了得?且看明代羅狀元《醒世詩》:「人心曲曲灣灣水,世事重重疊疊山。古古今今多變換,貧貧富富有循環。」古人詩詞,用在芸芸眾生,每人各有造化,留待各自闡釋。
 
註釋:
註1:存量:在某一時點的數量。流量:在某一段期間的數據變動量。
註2: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根據勞倫茲曲線(Lorenz Curve)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橫軸為人口累計比例,縱軸為所得累計比例,所繪出的曲線與對角線之間面積佔全部對角線下方面積之比例,介於0與1之間。若此線與對角線重合,吉尼係數為0,表示所得分配絕對平均,若吉尼係數為1,表示所得分配絕對不平均。
註3:王昱堯、賴進貴(2022),《從資訊地圖看臺灣》,商周出版。
註4:Sulla ,V;P. Zikhali;P.F. Cuevas (2022), "Inequality in Southern Africa : An Assessment of the Southern African Customs Union.”The World Bank.
 
 

楊雅惠小檔案
學歷:
臺大商學系1978年畢業
臺大經濟學碩士、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訪問學人
現任:
考試院考試委員
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曾任: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
中央銀行理事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臺灣經濟所所長
興趣:
音樂、文學。
合唱團指揮,獲金韻獎作詞作曲獎,曾辦鋼琴獨奏暨獨唱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