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齡與臺大合作爭才
1月16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總裁與臺灣大學楊泮池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議定以創新模式進行產學合作,籌組生醫工產學大聯盟,延攬全球頂尖人才落腳臺灣,逆轉人才失衡現象。
楊校長致詞時指出,癌醫中心醫院將目標設定為華人最好的醫院,以解決東亞和華人地區重要的癌症問題為導向。此次協議擬藉由永齡健康基金會提供的講座和學者,以更彈性的方式延攬一流人才,提升臺灣生技發展,並將健康工程、健康產業作為產學合作重點。
郭台銘董事長表示,每到春節前夕團圓時,都會想起因癌症而離世的家人,這成了督促他建設華人第一、世界一流的癌症治療中心的動力。預定於3月啟用的永齡生醫工程館將成為全球重要的生醫工程育成中心,提供細胞治療、輻射醫學、智慧醫院、醫療電子、預防醫學、生物標記、生醫工程研發、機光電材料及未來醫學等跨領域產學合作的發展平台,並設立永齡講座及永齡學者,延攬全球醫學界菁英來臺進行各項高端研發。預計要爭取至少5名等同諾貝爾級的學者與數百名學有專精的人才。
◆臺大啟動基礎學科認證
為了讓已具備基礎學科知能的學生,不浪費時間重複學習,臺大訂於103學年度起全面實施基礎學科認證考試,通過的學生可直接獲取學分。第一波開放認證的基礎學科,包括大一英文、微積分、普通物理學、普通化學及普通生物學等5科,共32學分,將來再擴展至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校方將認證學科之等級分類、內容以及課綱公布於「基礎學科認證」網頁,該網站並有全球著名線上開放課程之影音檔連結,供學生自學。
此一基礎學科認證並將推廣至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所屬各夥伴學校,學分可在區內各校通用。基礎學科認證網站:http://apc.aca.ntu.edu.tw/apc/index.aspx
◆鳳凰山天文台首度觀測到超新星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所轄溪頭鳳凰山天文台,於1月19日凌晨觀測到編號2014J的超新星,比該星被正式提報發現及命名早了3天,它是自從1972年來被發現離我們最近的Ia型超新星。
鳳凰山天文台位於溪頭鳳凰山山頂,海拔約1,800公尺,其建置構想始於森林系王亞男教授及物理系黃偉彥教授,王教授兼任實驗林管理處處長,當年運用九二一震災後重建經費與黃教授合作建造,並由物理系吳俊輝教授負責口徑63公分之主望遠鏡的規劃。2003年8月驗收,經2005年改進,成為國內第一座自製大口徑望遠鏡。
此次珍貴資料的取得,是吳俊輝教授在帶領與《BBC知識》月刊(甫獲金鼎獎)所合辦的天文冬令營時,於夜間觀測時斬獲。負責拍攝操作的是吳俊輝教授在臺大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張文軒,曾任天文社長,具有多年的觀星經驗。該超新星位於梅西爾天體M82中(如附圖標示處),距離約有1千1百萬光年,觀測時間為世界時間(UT)2014年1月18日19時38分(臺灣時間1月19日3時38分),該超新星在3天後(世界時間1月21日)由倫敦大學天文台正式提報國際天文組織(IAU)註冊發現,並由IAU編號命名為2014J,此後引起國際間的密集觀測及研究。
該星屬於Ia型超新星,正是2011年諾貝爾物理獎中被用以測定「宇宙加速膨脹」的超新星種類,該星也是自1972年以來被發現離我們最近的該類型超新星。
臺大團隊成為全世界在該星爆發前期即觀測到它的極少數單位之一,目前已知的其他單位包括美國的里克(Lick)天文台及日本的板垣(Itagaki)天文台。這些超新星爆發的前期資料非常稀少,因為通常超新星在被正式發現命名、引起國際觀測時,都已進入極亮的中期。這是溪頭鳳凰山天文台首次的重大發現,為該天文台創設以來的最重要里程碑。
◆臺大巴金森症最新研究
臺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成立於2007年,自2008至2016年獲美國巴金森基金會(NPF)認證成為「國際傑出優良巴金森中心」。在醫療團隊努力下,已獲致顯著成果。
有鑑於巴金森病患者26.7%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若在早期偵測與介入治療,能延緩病程進展進而改善生活品質。臺大巴金森病暨動作障礙中心率先利用神經心理學評估工具作偵測,包括記憶力、執行功能、視空間知覺能力、語言能力與社會認知功能等經認知功能面向的評估。結果發現,巴金森病患者在早期即可能出現執行和社會認知功能障礙。但因為神經認知功能的衰退通常是緩慢且悄悄進行,容易被忽略,以致延誤就醫。研究團隊將與國際研究單位合作,建立具信度與效度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準則,以利在臨床實務應用。
此外,研究也發現國人在 FBOX7基因(其所轉譯出來的蛋白質,負責清除過多或者錯誤的蛋白)上二個核苷酸發生錯誤取代,容易誘發年輕型巴金森病的發病。而BST1 rs11724635基因多形性的人,若曾飲用井水則罹病的相對危險性有1.6倍之多(OR=1.623, 95%CI=1.137-2.324),推測其原因可能與井水中的重金屬有關。該中心所進行一系列生理機轉及治療方法的實驗研究,對巴金森病因及治療提示重要的新觀念並指出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林世明教授團隊【醣化血色素個人檢測儀】獲國家新創獎
本校光電醫學中心林世明教授團隊所研發之【醣化血色素個人檢測儀】,獲2013年國家新創獎。該儀器以電感電容阻抗動力學模式,定量判定微血管血液、靜脈/動脈血全血中醣化血色素HbA1c之濃度,由於著重專一性檢測,故能有效降低誤差。而且輕巧方便攜帶,提升檢測之便利性及效率,可使用iPhone智慧型手機為監控介面,傳輸給醫師作遠距諮詢,以評估飲食、活動、藥物、胰島素等處方的成效,並適時調整療程,達到快速診斷及個人醫療照護之目的。
正常人的HbA1c值在4%到6%。糖尿病患者的HbA1c若維持在 7.0% 以下,可減少併發症,如腦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腎功能失常的產生,而且也能減緩已存在的併發症惡化。
◆臺大醫院奈米刀治療腫瘤成果
臺大醫院外科部於2012年開始發展腫瘤不可逆電擊穿孔治療(又名奈米刀),利用局部高壓電擊腫瘤,讓癌細胞出現大量奈米大小的微細穿孔致死。由於電流作用範圍可精確掌握,而且電擊對癌細胞有強大殺傷力,此一刀法可運用於不適合電燒的危險區域,不僅可精準地殺死腫瘤,同時也避免傷害到鄰近組織。
至2013年11月本院已完成衛福部要求之臨床試驗,證實其治療安全性無虞且效果良好,期待早日進入臨床常規治療使用以造福患者。
臺大腫瘤介入治療團隊在近40個各種肝膽胰困難癌症病人的治療中累積出許多寶貴經驗,並獲國際肯定。目前全球僅有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醫院、英國倫敦皇家學院醫院以及臺灣臺大醫院3個被正式認可的臨床訓練中心,凡是要發展奈米刀治療的國家及醫學中心,均需派員至上述中心接受訓練,才能取得認證。
臺大醫院為東半球唯一訓練所在,亞洲地區醫師均以本院為首要訓練選擇,近年來已有來自日本、澳洲、中國、香港等10多批醫師受訓。本院將秉持國際合作、世界一家的精神,持續精進技術並協助其他國家提升癌症治療技術。
◆臺大醫院成功裝置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
末期的心臟衰竭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期間最擔心的是出現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臺大醫院在2011年4月由心臟移植團隊成功進行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於末期心臟衰竭病患,使用效期較長,且病患能夠回家,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2013年9月26日進一步將此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迄今已有4位病患接受此一植入,皆能順利出院,也能回到工作崗位及較佳的生活型態。
此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除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外,也可延長其存活率,提供末期的心臟衰竭患者在等待捐贈期間另一項醫療選擇。
◆文學院經典譯注成果發表
「在臺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102年度國科會【經典譯注成果講座】「春季講座」共5場將於3月5日至4月9日,每週三晚上7至9點於博雅館102室舉行,免費入場。場次及內容如下:
日期 |
主題 |
講者 |
3/5 |
韋伯方法論研究的意義《韋伯方法論文集》 |
莊榮輝/張旺山/孫中興 |
3/12 |
宗教多元論對超越的探求《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 |
苑舉正/蔡怡佳/孫效智 |
3/19 |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
汪文聖/李明輝/張旺山 |
3/26 |
西田哲學與現象學《西田幾多郎哲學邏輯》 |
蔡耀明/黃文宏/林鎮國 |
4/9 |
性、暴力、死亡交織:巴代伊的神聖情色變奏《情色論》 |
吳錫德/賴守正/賴軍維 |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從1997 年開始推動,補助125本經典譯注計畫,目前已出版58本。活動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b00901119/index.html。
◆3/22-23運動會歡迎校友報名參賽
本校運動會訂於3月22、23日(星期六、日)舉行,其中<田徑、團體競賽>邀請校友參加。校友組分為男甲、乙組,女甲、乙組。甲組為民國63年3月22日以前出生者。乙組為民國63年3月23日以後出生者。競賽項目男子:100公尺、400公尺、1500公尺、5000公尺、鉛球、跳遠、400公尺接力。女子:60公尺、200公尺、1500公尺、鉛球、跳遠、400公尺接力。即日起至103年3月6日上網報名(網址:https://info2.ntu.edu.tw/register/flex/main.html)。3月12日公告報名結果。
●「臺大文學翻譯獎」,由美國J&V 2000基金會全額贊助,為促進國內外中國古典文學與世界華語文學翻譯並獎勵優秀譯者。藉此帶動文學翻譯風氣,讓不熟悉華文之各國人士,領略華語文學之美及其人生哲理。迄今已辦理3屆。以下為該屆比賽題目原詩英文解讀(paraphrase),梁欣榮主任作。
郁達夫〈無題〉
贅秦原不為身謀 攬轡猶思定十州
誰信風流張敞筆 曾鳴悲憤謝翱樓
彎弓有待山南虎 拔劍寧慚帶上鉤
何日西施隨范蠡 五湖煙水洗恩仇
Untitled by Yu Dafu
Personal gains never so much as crossed my mind when I sold my service to a repressive regime.
Every time I mount a horse I cannot but think of ending the war across the vast provinces of China.
Who would have believed that someone with a makeup crayon as amorous as Zhang Chang’s?
Would have vented his suppressed anger and bitterness atop Xie Ao’s tall abode?
I have hunkered down with my bow drawn, waiting for the tiger from south of the ridge.
I am determined not to humiliate the noble sword I carry on my waist belt—I’ll use it.
When will I be able to sail the Five Lakes like Fan Li with his mistress Xishi,
Where the misty vapors cleanse a life’s memories of feuds and frauds.
劉子翬〈汴京紀事〉
空嗟覆鼎誤前朝 骨朽人間罵未銷
夜月池台王傅宅 春風楊柳太師橋
Bianjing Flashback by Liu Zi-hui
I shed my tears in vain for the wrongful demise of the bygone dynasty
Where allegations never cease after the bones rot to ashes
The moon passes over the pond and the terraces of the Wang Pu residence
A spring breeze caresses the willows that line the Taishi 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