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術出版躍升國際舞台——臺大出版中心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書展
德國並非全世界最大出版國,德語也不是世界通用語,然而每年秋天,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卻舉辦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書展,來自全球120個國家,多達7300餘家廠商以及上萬名記者、讀者們均參加這個盛大的國際圖書貿易博覽會。
2013年的法蘭克福書展於10月9日開幕。學術出版向來為該書展的重點之一,歐美著名大學出版社或以獨立姿態參加、或依附於國家主題館之下,不僅年年出席,攤位也群聚一處,儼然形成一個迷你的學術出版品書展。今年出版中心協同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組,結合兩校精選,伴隨臺灣館其他優良出版品,首次以學術出版社之姿在法蘭克福書展初試啼聲。
臺大出版中心成立於1996年,至今已邁入第18個年頭,近年積極朝著「學術出版」的核心價值邁進,建立起文學、歷史、哲學、臺灣研究、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以及藝術研究等領域的學術叢書。大學出版社的經營不同於一般商業出版社,普受閱讀大眾歡迎的偵探、愛情小說等並不是我們的方向,也因此這次展出的作品和館內其他出版社大異其趣,而是以臺灣研究為主,並搭配重量級學術套書,包含《鏡像.臺灣:臺灣文史研究譯叢》、《殷海光全集》、《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以及由鄭吉雄與伍安祖教授主編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吳密察教授主編的臺灣研究叢書、梅家玲教授主編的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王櫻芬教授主編的亞太音樂研究叢書和文史叢刊、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等書籍。除此之外,還有多媒體影音DVD,包含2013年5月甫上市由作家白先勇主持的《崑曲新美學》以及由柯慶明教授主編的《臺灣文學在臺大》,兩部出版品所蘊含的文學和藝術精粹,在書展期間皆引發參觀者的興趣和駐足。
「美的臺灣」展現優美身姿
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臺灣館依舊由臺北書展基金會統籌規劃,從特色出版品、數位閱讀、得獎好書、文學外譯、漫畫、童書等豐富多元的角度切入,展出多達上千本書籍,主題則延續「美的臺灣,Made in Taiwan」,以百合花圍繞綻放在臺灣島嶼為主要視覺圖像,優雅地再次於法蘭克福書展展現臺灣文化魅力。
和每年於過年前後舉辦的臺北國際書展性質略為不同,法蘭克福書展一直被定義為「內容書展」,參加者多希望獲得書籍版權交易的機會。近幾年的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皆邀請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作家、詩人或插畫家作為當屆書展的推薦作家,期能將質量兼優的作品一舉推上國際舞台。本屆書展臺灣館請到了插畫家陳致元、作家吳明益以及臺大戲劇系教授也是知名作家紀蔚然3位,後兩位作家更於臺灣館同一展覽館的Asia Lounge,分享其作品並暢談創作祕辛。
數位閱讀趨勢不容忽視
今年除了版權交易一如往常的熱絡外,於歐美主題館及德國館都能看到電子書商的踴躍參與。德國館還開闢特區,無償提供參展者以數位閱讀、有聲書等方式,體驗新的閱讀模式,而其他電子書商亦積極透過多元的行銷手法推動數位閱讀,臺大出版中心於2013年9月起合作上線的Google Play圖書也是此次參展商之一。
書展於10月13日畫下句點,5天之內聚集了世界一流的出版人才,成為出版產業重要的交流文化平台,對於面臨已幾近飽和的繁體中文市場以及數位閱讀媒體挑戰的臺灣出版業而言,是觀摩學習新知、拓展合作關係的良機。作為臺灣大學的出版社,出版中心秉著學術出版專業,經由各種觀摩、交流與學習,持續耕耘,期能將臺灣大學乃至臺灣所蘊藏的學術實力帶向世界。(臺大出版中心)
圖説:
圖1:2013年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
圖2:臺大出版中心於法蘭克福書展所展出的部分書籍。
圖3:臺大戲劇系教授也是知名作家紀蔚然於法蘭克福書展現場座談。
圖4:法蘭克福書展Google Play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