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臺灣大學同樣展開數位圖書館研究,前者的校園創意最後落實為創業典範的Google,而臺大則在2012年完成國家型計畫後告終。李校長以此二例作對照,深切期許臺大在百年校慶之前,要孕育出臺灣的Google。
為此,臺大成立創聯會,與創業家校友合作開發校園發明。2012年舉辦一系列產業論壇與媒合活動,本期聚焦於在地產業的革新歷程。新上任的生命科學院郭明良院長也呼應,要規劃生命科學創意學程培養未來性人才,設立國家級研究中心等作為創意創業搖籃,爭取跨國合作引領臺灣生技產業前進等。
鄭秀玲教授從經濟學觀點探討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策略,對於生技醫藥產業的範疇、美國生技醫藥產業的永續發展模式、美國生技產業聚落有精闢的解析,並對我國之發展策略提出建設性討論。
3c科技與醫療的結合誕生了「雲端隨身護理師」,大大地造福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病人。臺大於2009年成立遠距照護中心,與本校電機系合作,發展遠距照護系統,此一模式結合電子病歷、資訊網路和生醫感測技術,讓居家照護與醫院保持連線,為病患隨時提供服務。請看本期「健康照護」專欄-何奕倫醫師和李文鼎同學的介紹。
專研健康政策的鄭守夏教授從「內外兒婦」次專科的醫師減少來剖析我國不可承受之重的健保支付制度、醫院評鑑功過與重症科人力短缺等問題。而鄭雅文教授則連結學術研究與社會行動,出版《職業,病了嗎》一書,從職災管窺勞動人權,指出臺灣職業安全健康弊病叢生,有待大刀闊斧。
孔子說君子不器,李弘祺教授有新解,就是不堅持工具性知識。對當前社會以專業自我設限,各執己見的現象,真是一針見血。
吳誠文則以棒球的守備位置來比方,如何將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才能發揮團隊實力;這是管理學上最難的課題。
李弘祺強調創造和探索價值的可貴,褚士瑩也從反皮毛和反藥廠省視環境保育和資本主義,避免落入極端的基本教義派。
據統計,有超過半數的手術病人最在意的竟是術後疼痛,而非手術成功與否,究其原因多半出自預期的焦慮恐懼。江鴻生醫師特別從術前工作的預備、術後止痛方式及用藥來談現行的疼痛控制,不讓病人怕痛。
今年起開徵證所稅,蔡朝安律師就課稅方式、範圍、及稅率、所得計算、扣除額和諸多優惠,作扼要說明,為您解惑。請看「法律與生活」專欄。
2月,杜鵑花已爭先搶開,3月即將盛放,母校預備了豐富的人文饗宴,邀請您攜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