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之得以成為資產,在於有傳承,而其價值的展現端視其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與造福。2003年,臺大在面對世紀大疫SARS時,不論是臨床醫療或研究均表現卓出。

臺大醫院最先使用免疫球蛋白於治療SARS,以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避免傷害肺部,其所自行採行之兩段式治療法登上期刊Lancet,研究團隊更是最早觀察到SARS病毒引發腸胃炎症狀。而作為“後勤”的臺灣大學,應力所李世光教授和奈米生醫微機電系統研究群,則成功研發出可過濾病毒的「臺大抗煞1號」,應用於口罩及防護衣等。

老字號的臺大醫院平日訓練有素,故能臨危不亂,也才能做出適當的決策處理危機,如第一線同仁一開始使用的密閉式抽痰管,如臺大醫院史無前例關閉急診室等,絕佳的心理素質與團隊合作充分展現臺大精神,讓臺大醫院稱職擔任臺灣防疫的前線,乃至穩定社會人心的保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