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交流
◆ 李校長率團赴澳交接2011 APAIE年會主辦權
本校於2009年亞太教育協會(APAIE,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理事會獲得2011年亞太教育協會年會主辦權,李嗣涔校長於今年4月中旬赴澳參加2010年APAIE年會同時辦理交接,校方亦於4月成立專案辦公室。
2011 APAIE年會訂於2011年3月9日至11日以「Asia Pacific Education:Impacting The World」為題在臺灣舉行,預計有來自全球50國、400所大學代表約800人與會,期待為高等教育交流及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
APAIE年會為世界三大高等教育年會之一,目的為促進高等教育之國際合作,與會者均為各大學之校長、副校長、國際事務主管等。活動包括校長圓桌論壇、大會、同步研討會及教育展覽。該組織會員雖為亞太地區大學,但近年有極多歐美大學代表與會,加強與亞洲的交流。
本校主辦2011 APAIE年會,是行銷臺灣高品質的高等教育、城市與文化的良機,可望提升臺灣國際知名度。明年3月12日,本年會所延伸的海外留學展將對所有擬出國留學的人士免費開放,提供全球各大學第一手的留學資訊並接受現場諮詢。(取材自《臺大校訊》1006期1版/2010/05/19)
圖說:
圖1:4月,李嗣涔校長赴澳參加亞太教育協會(APAIE)年會並交接2011年主辦權,圖為與主席Pr. Doo-Hee Lee(右2)合影,左1為2010主辦年會的澳洲Griffith大學校長Ian O’connor,右1為我教育部林聰明次長。(國際事務處提供)
圖2:本校於年會上之展覽攤位。圖為國際事務處副國務長謝尚賢教授向參觀者作說明。(國際事務處提供)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hann Deisenhofer來臺專講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hann Deisenhofer於4月30日9:30~12:00假本校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專題演講,主題為“Sturctural Studies on Cholesterol Transport”。
Prof. Johann Deisenhofer與 Prof. Robert Huber(本校膜蛋白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以解出史上第一個膜蛋白晶體結構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在以膜蛋白為主之生物巨分子結構及基於此發展之疾病標的蛋白藥物設計上累積了豐富成果,貢獻卓著。
Prof. Johann Deisenhofer於2008年本校80周年校慶「大師系列講座」後受邀擔任本校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此次來臺,除直接參與授課、指導年輕教師及博士後、博士班研究生外,特別舉行全校性演講,講題內容著重在膽固醇受器之結構與功能研究。(取材自《臺大校訊》1005期1版/2010/05/12)
◆ 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蒞校暢談生物學
2010年5月2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教授應邀來臺進行學術交流,並分享其數十年來於生物學的研究心得。演講主題為:「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Biology Past and Biology Future: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由李嗣涔校長主持,國際事務處及生命科學院合辦,超過250名師生出席聆聽。
Alberts教授談及科學教育推廣的經驗,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發揮創造力及對知識的追求。演講會後討論時,Alberts教授與李校長及師生就跨領域學習進行意見交流,期能增進本校之教學研究卓越及加強學生之學術發展。
Alberts教授首先分享個人的學習歷程,不因沒通過博士測驗而失志,而能從中記取教訓,獲致成功,他鼓勵研究者應嘗試不同策略,時時反思,才能有所突破。隨後提及細胞機制的重要地位,由於過去研究低估其複雜度,才讓生物學家有機會發掘新現象。他也論及創新力的提升,包括週遭合作氛圍的營造、小型實驗室的互動、個人的心態等關鍵要素。最後提到他的新工作-Science雜誌主編,堅信他所從事的國際工作在於提升創造、開放及包容等科學本質,全世界的科學家必須聯合起來幫助開創更理性、以科學為本的社會,並鼓勵年輕學者要培養創造力及智性上的企圖心。
在會場交流時胡哲明副國際長提問如何營造跨領域學習的研究氛圍,Alberts教授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為例指出,可建造一棟大樓,內部為開放空間並由不同領域人員進駐,如此不僅促進學者之間的交流,也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學術發展。李校長問,若擴大範圍至大學校園該如何實行?Alberts教授建議除了硬體設備,也可納入跨領域學程,鼓勵各科學生廣泛吸收知識,但強調學習態度最重要,學生必須有企圖心與實踐力。
Bruce Alberts教授此行受中研院邀請訪臺,現為Science雜誌主編及美國科學大使,於改善科學及數學教育方面不遺餘力。Alberts博士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長一職12年,目前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化及生物物理系榮譽教授,Alberts博士亦為「細胞的分子生物學」(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的作者之一,在學術界譽享國際。(生命科學院提供)
圖説:
圖1: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Bruce Alberts蒞校演講,除分享生物學的過去與未來,更提示創新研究的關鍵。(生命科學院提供)
◎ 創新服務
◆ 臺大醫院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
為了提供更安全的就醫環境、追求更好的醫療品質、以及營造最佳的教學環境給後進學生,臺大醫院積極參加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醫院評鑑,終於2010年4月通過。臺大醫院將秉持JCI評鑑規範之精神,提供與世界各先進國家同等級的病人安全就醫環境,以及高品質與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JCI評鑑組織成立於1998年,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美國國際醫院評鑑組織的國際分支,以改善國際病人安全與醫療照護品質為使命,故其評鑑標準均以病人為中心,包括:病人安全國際目標、病人評估、藥品管理與使用、病人與家屬權益、麻醉和外科治療、品質改善與病人安全、感染預防與控制、設施管理與環境安全等,合計329個標準條文、1,215項衡量指標,可謂繁複。臺大醫院全體同仁經由充分的準備、沈著穩健的應對,獲得5位委員的高度肯定與評價。臺大醫院是臺灣公立醫院中第一家通過JCI評鑑的醫院。(取材自《臺大校訊》1008期2版/2010/06/02)
◎ 榮譽榜
◆ 日文系名譽教授何瑞藤獲頒旭日中綬章
日本政府於4月29日公布2010年春季外國人敘勳受章者名單,本校日文系何瑞藤教授獲頒勳章「旭日中綬章」,獲獎理由為:對促進臺灣日語教育之發展及日臺之學術交流具有卓越貢獻。
何教授於1980年擔任臺大外語學院教授,1994年成立國立大學的第一個日本語文學系,並擔任系主任。2000年退休後,仍以名譽教授之身分致力於日語教育之推廣。
日本交流協會成立於1972年,對臺灣人之敘勳始於2005年,何教授為第8位受勳者。(何瑞藤教授提供)
◎ 活動布告欄
◆ 雲門2011年「流浪者計畫」徵件
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2011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受理申請,至2010年7月15日截止。
「流浪者計畫」獎助金於2004年設立,鼓勵年輕藝術創作及社會工作人才前往海外自助旅行,以開拓個人視野,進而豐厚臺灣社會文化。獎助對象分為啟蒙組(30歲以下,從事創作及服務的年輕朋友)與專業組(45歲以下,文學、藝術或社會服務工作者)。申請項目含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等領域之創作、設計、教學、演出或製作;以及社區工作、公共服務、弱勢關懷、技藝傳承、文史工作、農村重建、城鄉發展等社會服務工作。
補助項目包括旅行獎助金(最高新台幣15萬元)、來回機票、簽證費及旅遊保險費。今年入選者將單獨前往亞洲國家進行60天自助旅行。
獎助辦法&申請表下載:「流浪者計畫」網站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index.htm
聯絡電話:(02)2712-2102
◆ 醫學人文博物館徵求1960年以前之文物
臺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公開徵求從日治時期至1960年代的文物,歡迎擁有如下文物之校友與工作委員會聯絡:
1. 日治時期本院前身相關學校一覽、同窗會、校友會、畢業紀念冊,有校園背景之舊照片及與本院教學、研究及服務相關手稿。
2. 1945年至1960年之歷屆畢業紀念冊、教職員錄與有校園背景之舊照片及與本院教學、研究、服務相關之手稿。
本院自臺北病院醫學講習所開始迄今已112年,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說是臺灣近代醫學發展的見證。本院於2008年11月16日於二號館設置博物館,以保存本院所累積之教學、研究及服務成果。竭誠歡迎本院校友前輩或其子孫能慷捐相關文物以供典藏。聯絡電話:(02)2351-7168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