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羅貫中《三國演義》

分分合合乃人之常情,從個人的悲歡離合(是離悲、合歡?還是合悲、離歡?)、企業的合併或分割、大學的整併或分爭、政黨的聯合或分離、國家的統一或獨立、國際的合縱或連橫、宗教的整合或分裂、種族的融合或敵對等等。這些整合或分散,也許是和平喜悅,也許是暴力恐怖,不過,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我們要討論的主題是︰資訊與管理的整合或分散。

有人認為「資訊管理」,一言以蔽之,是「整合」。早期Davis對MIS的定義是:「管理資訊系統是一個整合的人機系統(Integrated system)」。近年來資訊管理的趨勢,雖然資訊是整合,但是處理是分散。

「整合」包括綜合、合併、收斂,英文是Integration、synthesis、coupling、convergence等。「分散」包括拆解、分配、分類、分離,英文是de-integration、distribution、decoupling、divergence等。

「整合」好?還是「分散」好?乍聽之下,似乎是整合比分散好,但是這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整合」是很困難的。有時候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整合的優點是互補、各取所長、發揮綜效,所謂一加一大於二。1990年代思科Cisco公司著名的成功之道,是利用企業併購。此外,兩家公司合併,可以交換顧客名單,交叉銷售,升級銷售,使營業額比兩家公司各別營業額相加還高。但是,如果兩個公司顧客重複性很高,或者是有衝突。那麼,可能不是一加一大於二,而是一加一小於二。

「整合」的最大問題是「相容性」(Compatibility),相容性包括:兩個(或以上)子系統的整合,有介面相容的問題;兩個(或以上)企業的整合,有制度與文化相容的問題;兩個(或以上)資料庫的整合,有編碼相容的問題;還有兩個(或以上)策略規劃或決策模式的整合,有假設條件相容的問題等。

如何解決「相容性」的問題?一個方法是制定標準,根據標準改革,以解決相容的問題;另外解決之道是建立垂直的層級或層次、水平的階段或步驟、交叉的網路或表格,例如階層式組織、系統階層圖、定義模式應用的層次或階段等。網際網路的協定TCP/IP,無線應用協定WAP,就是分層次的標準。如果無法相容,其下策是重組,需要付出重組成本。

分散的優點是︰專業分工、爭取時效、彈性反應、多元化思考、以及沒有相容的問題。企業可能從分散中得到利益,例如:產業分工是從專業代工中創造價值;行銷策略,從市場區隔(分散)中,獲取最大利益。

「分散」有什麼問題?主要可能是:成本高、重複、浪費、不一致、不好控制、以偏概全等問題。還有當界限模糊時,要加以劃分或分散是很困難的。

以下,我們來說明企業管理與資訊管理有關的整合或分散。合或分的抉擇,除了要配合自身(個人或企業)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有時空的因素,也就是因應時代的背景,以及環境因素。

一、管理學研究的整合或分散

研究的整合可能是找出因素的關聯、因果,或者建立一個架構,或者將兩個模式合併。例如:Peters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以及Collins的《從A到A+》(Good to Great),都是整合出卓越公司特點。可是,很多研究的整合結果,只是畫一些方塊,再用箭頭連接起來,看似很有道理,可是真正實施,缺乏細節、存在鴻溝,根本跨不過去。

研究的分散是將主題加以分類,切成四塊、五塊、八塊。不過,根據 7 ± 2 的原則,不要切得太細。例如:BCG模式切成四塊(明星、金牛、問題兒童、狗,這是最常見的2×2的四方豆腐塊);Poter的五力分析切成五塊,價值鏈切成主要活動五塊、次要活動四塊;Marslow的需求層級也切成五塊;Mintzberg的管理者角色切成三大類十小塊;1980年代決策支援系統DSS的研究,有將DSS分為幾種類型,現在看起來似乎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很多因素是相連的或連續的,如何分得清楚,如何切得漂亮,這就是學問,好像「庖丁解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藝術。比較科學的分解,可能運用階層圖、集合圖、座標圖、表格圖、流程圖、或網路圖等工具,來分類切割。

整合是「見林」,分散是「見樹」。見樹不見林,則無視大體、缺乏宏觀。見林不見樹,則忽略細節、未能深入。當然,很多管理學的研究是先分散再整合,例如早期資訊系統的開發,是先用由上而下的分析(分散),再用由下而上的實施(整合)。

二、數字的整合或分散

統計學從敘述統計學的集中趨勢、離散程度,到多變量分析的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判別分析等,不外乎數字的整合或分散。

三、產業的垂直整合或分工

為了因應交易成本,垂直整合是1980年代以前的產業策略之一,但是1990年代垂直分工是產業趨勢,例如半導體產業,從晶圓材料、設備、設計、光罩、代工、切割、封裝、測試等都有專業的廠商分工。但是太早分工出去,會傷害自己,1980年代,IBM將積體電路、作業系統、和個人電腦,技術分工轉移出去,於是坐大了英特爾Intel、微軟、和一些PC製造商如戴爾Dell,後來他們不但不是IBM的分工伙伴,還差點是IBM的終結者。1990年代初期IBM岌岌可危,總裁葛斯特(Louis Gerstner Jr.)臨危受命,IBM經過策略轉型,才得以起死回生。

四、行銷產品功能的整合或分散

行銷產品功能有商品化或顧客化,商品化(commodity)是整合顧客需求功能,顧客化(customization)是分散顧客需求功能。商品化或顧客化的決策,當然取決於產業或企業的條件,還有時間和空間的因素。

五、投資的整合或分散

通常投資專家都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分散風險。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認同分散風險這個理論,他認為投資應該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的看好它」。

六、組織與決策權力的整合或分散

從整合的階層組織到分散的虛擬組織,也是近年來從整合走向分散的趨勢之一。決策權力的整合是集權,決策權力的分散是授權。授權是企業流程再造、快速回應、敏捷彈性、文化改革的訴求。全球化(Global)、國際化(International)、多國籍(Multinational)、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等策略,也是不同程度的集權或授權。

七、軟體開發的整合或分散

Eric Raymond的「教堂與市集」,主要敘述傳統的軟體開發方式(教堂式、集中式)與採用開放原始碼(市集式、分散式)的差別。在教堂式的程式寫作觀點下,通常除錯是極度耗時的,而且這樣延緩了整個專案開發的時程。在市集式的觀點下,有各地眾多熱心的開發者為該產品除錯,就變得容易多了,加速專案的開發時程。

資訊管理的整合和分散還有︰應用系統的劃分或整合、流程再造的整合或分散、知識管理的整合或分散、網路與傳統經營的整合或分散、供應鏈的整合或分散、顧客關係的整合或分散等等。因為篇幅的關係,無法贅述。

如果您對整合和分散有任何高見或指教,歡迎email︰wchen@im.ntu.edu.tw。(本專欄企劃:會計學系林世銘教授)

參考文獻:

1.陳文賢:資訊管理,東華書局,2002年。

2.陳文賢:電子與行動企業,2003年。

3.Collins, J., Good to Great, 2001.

4.Davis, G. B.,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85.

5.Peters, T. and Waterman, R.H.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1982.

6.Raymond, E.,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http://www.tuxedo.org/~esr/,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