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醫學院畢業的涂醒哲校友是現任的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目前在署內主導衛生行政的臺大校友中,算是最年輕的一位,更因他具有UCLA公共衛生哲學博士的頭銜及在疾病管制局任事多年(1999-2002)的經驗,涂副署長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臺大醫學院及臺大同仁都對涂副署長寄以厚望,也藉此專訪特稿期盼增進對他的瞭解。
由於對大眾醫療服務的興趣,在醫學院時期即經常參加醫療服務隊,發現在臺灣,醫療水準高低差異很大,基層醫療亟待提昇,因此他在醫學院畢業後即考入本校公共衛生研究所攻讀預防醫學。也就在那時,他面臨進入臨床醫學或公共衛生服務的選擇。在研究所期間充實了自己在研究方法上的根基,並對肝炎相關的題目有深厚興趣,碩士論文題目為『Alphafetoprotein in the prediction of hepatoma in HbsAg carriers』,已跨過醫療醫學進入預防醫學。在畢業紀念冊上他題下,『兩腳跨臨床公衛,一捐此生為醫學』的豪語,從事公共醫療服務的志業於焉定矣。
不過由於當時公共衛生人才輩出,他遂先進入臺大醫院內科當住院醫師,先磨練臨床功力,主要興趣仍在肝病的醫療。隨後應省立桃園醫院院長李俊仁教授的呼籲,前往該院任職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並負責院內感染控制,以及從事鎘污染疾病以及B型肝炎預防注射效益評估等研究,也已不是純粹醫療的執業狀態了,現在想來,研究所前後的興趣導致爾後就業的『預防醫學化』,而主持省桃感染控制及預防肝病的實務經驗更加強了他走公共醫療行政的決心。
在省桃期間,獲得機會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修,跟隨Dr. Detels作博士論文:『Does hepatitis B viral infection promote HIV-1 infection and progression to AIDS?』。當時美國男同性戀者為愛滋病患者及B肝帶原者的高危險群,而愛滋病毒也和B肝病毒相同地利用反轉錄enzyme複製,如果這兩種病毒有交互作用,那臺灣那麼多的B肝帶原者將有較大機會受到HIV的侵襲,這豈不很危險?
當時Dr. Detels有一筆很大的經費進行Multicenter AIDS Cohort Study(MACS),他也是其中之一位研究者。MACS計畫提供他對B肝與HIV相關性的瞭解,以流行病學方法探討在這方面的危險性。這項研究結果指出,如果臺灣也有類似美國嚴重的HIV的流行,則會十分嚴重,因為臺灣有太多的B肝帶原者。
回臺後,當時臺大公衛學院的林瑞雄院長邀他進入公衛當副教授。這使他面臨重大的抉擇,因為如果他回去當臨床醫師,平均收入絕對在公衛教職收入的兩倍以上,但在公衛學院,他的大眾醫療衛生方面的理想可以發揮。最後他選擇公衛教職,在1991成為公衛學院的副教授。教職的薪水雖低,但對公衛所出身,也在臺大任教太太也還可以交待,就這樣定下工作方向。
漸漸地,他涉入了許多與衛生署有關的工作,如AIDS諮詢委員,感染控制小組委員,醫院評鑑委員,全民健保監理委員等,也當過台北市衛生局長,衛生署防疫處處長,疾病管制局局長等要職,直到今年升任衛生署副署長。接掌副署長後,他在李明亮署長的指導下,努力完成交付的使命,負責醫政,全民健保與疾病管制。這幾年衛生署面臨最大的挑戰,當屬全民健保相關的問題。醫師對健保措施的不滿,健保虧損問題,人民享有醫療服務的權利義務問題,以及目前正在蔓延的登革熱問題,他都首當其衝,責無旁貸。好在他豐厚的閱歷與行政經驗,足以讓他接受挑戰而不舉足失措。他認為當前健保的特色在普遍化與可近性,讓每一位國人均可公平、方便地就醫是目前的重點。但在他心中所想的是更高境界全民健保,他認為健保達成普遍化與可近性之後,應走向『醫師品質責任制(PQRS)』的醫療服務境界,也就是Physician Qu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在這種境界下每一基層醫師負責一定數目的家庭或個人的醫療照護,獲取的是依人頭由政府給予的照護費,如果他照顧的病人需要次專科醫療,他需轉介給高層醫療單位,這時候的基層醫師需替這病人付相關診療費。如果他的病人都無毛病,這醫師就淨賺了。簡言之,病人愈健康,醫師愈有高收入。這樣的制度下,醫師最期望的是維護病人的健康,因為病人健康,醫師的支出就少。因此,預防保健觀念提昇,醫師不再是賺生病的錢而是賺不生病的錢。能這樣,人民的健康當然可以增進,而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杜絕。
筆者與涂醒哲副署長合影。
侃侃而談的涂副署長傾吐他的滿腔熱誠與服務大眾的理想,他不再只是看病的醫師,而是看醫療生態的醫師,不再只是一對一問診、下藥的醫師,而是研擬事關全民、大眾的醫療政策,生民大計的醫國良相。臺大醫學院的校友很多,傑出醫師與研究者亦眾,但像涂副署長以公衛切入醫療,以全民福利衡量醫師收入的社福胸懷,無疑是從事公共醫療行政的長官應有的態度,而醫界對他能否鼎力支持恐怕是他目前及爾後步履能否輕快,理想能否落實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