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法學院自民國88年法律系升格為法律學院後,其他各系所即改稱社會科學院。如今社科院包含政治學系、經濟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國家發展研究所與新聞研究所。專任教師117人,兼任教師74人。日間部學生(含研究生)二千餘人。
促進院內科際整合
兩年來,社會科學院在學術上致力於科際整合,主要構想在結合院內各系所教師的專業知識,透過學術研討會及課程合開的方式,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系所所辦的學術活動多半集中在本科專業領域,特點在深入專精。院辦的學術活動則多具有跨領域的性質,特點在廣博互補,較具宏觀視野。如此院系學術討論得以各自發揮特有之功效,使社會科學能夠臻於博大精深的境界。
成立社會工作系
在追求卓越的努力過程中,社會科學院也肯定專業分工的價值,成立社會工作系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社工與社會學領域仍有相當程度的差別,一體涵括在社會學系這個範疇,不免有其發展的侷限。多年來社會學系社工組的教師均盼望能早日成立社工系,使專業得以充份發揮,人才培育更能與社會需求接軌。而在陳維昭校長、李嗣涔教務長的支持及院方的大力配合下,以院釋放行政資源的方法,於民國91年實現了成立社工系的理想。未來社工系可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社會工作人才,以滿足社會廣大的需求。
重視人才延攬
中興以人才為本,一所具國際競爭能力的學院,首重優良師資的晉用與培育。在院系所的努力下,過去兩年社科院延攬了不少優秀教師,並且透過臺大講座教授的爭取及連震東紀念講座的授予,使優良教師能獲得肯定。而配合學校優良與傑出教師的選拔,也使得許多表現良好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回饋。至於院內教師透過國科會及國際著名學術機構補助從事自我領域深入研究者,則更是所在多有。
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與政治學系目前均設有在職專班,使學院知識能與社會專業資源有效結合,不僅符合終身學習的理念,也有助於擴大學院視野,理論與實際相得益彰。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與社會工作系,目前也都在規劃在職專班的設立。
提供理想之教學研究環境
社科院秉持良好的研究環境是追求學術卓越基礎的信念,致力於院區教學研究環境的改善。這包括研究生教室加裝冷氣,教室與國際會議廳硬體設備的配置,圖書館資料之充實及安全措施的強化,教師研究室的清潔整頓,貴賓室更舒適便捷接待空間的調整及院區環境的美化。此外,院內文明象徵之洗手間的現代化和綜合大樓殘障步道的完成,也是空間人性化的具體作為。
社會科學院近一年來所獲致的一項殊榮是院友辜振甫先生成為臺大第一位名譽博士學位的獲頒者。以辜先生長年對國家社會的付出及對臺大校友會的貢獻,可謂實至名歸。
社科院近兩年中一直在積極推動與中國大陸重點大學相關學院的學術交流,這包括雙方學術互訪及合作協議的簽訂。
為了鍛練全院師生堅強的體魄,社科院以各種獎勵方式帶動院內體育風氣,目的除了強身之外,也在培養團隊精神及對學院的向心力。而令人振奮的是社科院師生在校運會中也迭有佳績表現。
積極延續完成遷院目標
社會科學院當前院務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遷院目標能否早日實現。社科院早在十多年前之法學院時代即有鑑於徐州路院區的侷限性,而致力於遷院的努力。後來在校方、院方及院友的奔走努力下,終獲政府補助撥款,並順利完成了第一期的工程。社科院所屬之社會學系、國家發展研究所與新聞研究所均已遷回座落於校總區。但近幾年來由於空間規劃問題及法律系升格為院,使二、三期工程遭到延擱。最近兩年在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的極力推動及積極規劃下,已完成遷院工程構想書的設計,並初步獲致政府續撥經費的允諾,以延續完成兩院遷回總區之未竟之志。而政府與校方的玉成厥為遷院能否繼續推動的關鍵。
對社會科學院而言,一院分隔成兩區對學院的長遠發展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不僅徐州路院區同學赴校總區修課非常不便,同院教師學術交流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未來若能遷回校總區,將可使院內資源之整合更加便利,也可方便社會科學院與總區其他學院間之教學、研究與服務方面的互動。而法律學院和社會科學院在總區新址之結合,將可使兩院建構成一個法社學術園區,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將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法社兩院同學多年來的願望。
未來努力的方向
展望未來,社會科學院將持續朝幾個方向努力。首先,將賡續推動遷院工程,儘先完成院內教學與研究空間的整合;其次,將透過系所的努力,延攬優秀學術人才到社科院服務。畢竟,人力資源的充實乃學院能否臻於卓越的重要因素。為了鼓勵院內教師更廣泛而深入的投入研究工作,爭取研究經費將列為社科院未來幾年的重點工作。除了透過學校之協助向政府和校外學術機構爭取研究資源外,向院友募款恐怕是必須努力的目標。這些募得的經費將可用來設置更多講座,補助教師出國發表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延聘傑出之兼任教師。
社會科學院除將繼續與法律學院密切合作,共同開發學術研究資源,提昇教學成果外,也將尋求和管理學院合作,分從公領域及私領域的範疇充實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內容。在職專班的教學工作將成為此一合作機制之著力點。
社科院也計劃透過各種管道,以合聘方式延攬中央研究院及其他大學之優秀研究人才,使人力資源更為豐沛。同時也將協助校方成立國際暨區域研究中心,使之成為校級重點研究單位。
總之,社會科學院接續法學院之優良傳統,無形中具備了學術發展之無窮潛力。相關系所在國內社會科學領域也多享有執牛耳之地位。但在追求國內與國外學術卓越的過程中,如何藉遷院完成空間之整合,藉學術活動與學程設計完成人力資源之整合,藉研究經費之爭取完成學術成果之整合,以及藉人才之晉用與延攬,完成跨校社會科學領域之整合,誠乃社科院在可預見將來必須持續努力的目標,這也關係社科院能否對國家社會和學校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