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身體健康的關心,包括身心及生活品質,希望更健康免於疾病,也追求長壽、抗癌、減肥、美麗、聰明、提昇競爭力等。由於有這些需求,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因應而生。依據民國91年的資料,臺灣每年約有250億元是花在保健食品,臺灣有6成以上的民眾,購買健康食品服用。在有病治病沒病補身的觀念下,很多人出國旅遊回來,都會帶幾瓶保健食品,如綜合維他命、銀髮族維他命、鈣片、魚油、靈芝、蜂膠,簡直不勝枚舉。營養門診時,常有患者帶著瓶瓶罐罐來詢問如何搭配著吃,或是先吃什麼再吃什麼,重覆功能的也不少,有些甚至已經具有療效的劑量了。會來門診詢問的還好,有的時候是人云亦云,張伯伯吃有效,李媽媽照吃,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往往吃了都說很有效,而且是越貴越有效。

有一次在營養諮詢門診,有位高血壓患者,拿著一瓶綜合維他命加魚油的保建食品,聽了朋友的推薦,50顆2000元,早晚各一顆,還告訴他,吃了可以防癌、增加免疫功能、防止老化、預防感冒、便秘等多種功能,簡直是萬靈丹,這種似是而非的說辭,也是打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試試看也無妨的心理而高價購買。

我國的健康食品管理法,是在民國88年2月3日公佈,同年8月3日正式實施,與各國之相關法則比較,我國的規定是屬於比較嚴格的國家之一,尤其廣告標示規定不能涉及醫療功效,若是特殊功能性食品,在標示上有功效時,需經科學實驗證明,若是屬於已知的營養素,也是需花時間來證明。一般而言,業者都認為要求過於嚴格,但以消費者而言,卻是較有保障。

申請認證的保健功效有七項,分別為:

1. 調節血脂功能

2. 調節腸胃功能

3. 調節免疫機能功能

4. 改善骨質疏鬆功能

5. 牙齒保健功能

6. 調節血糖功能

7. 護肝功能

符合以上功能者,即可申請。

由衛生署核發的合格健康食品,至91年5月20日為止,已有23家通過認證,筆者整理如下:

分類及件數 保建功效 主要成分
一、調節血脂功能/6件 1.降低血膽固醇
2.降低血三酸甘油脂
1.魚油或魚油加大蒜2.脫脂奶粉3.紅麴4.燕麥片
二、調整胃腸功能/10件 1. 降低腸道細菌感染 2. 改善腸內細菌相 脫脂奶或低脂奶加入益生菌一種或多種,也有加入食物纖維、卵磷脂、維生素等多種組合
三、調整免疫機能功能/4件 1.促進抗體形成2.促進免疫細胞增生、自然殺死細胞活性、吞噬細胞活性及調整細胞功能 1.靈芝抽出物2.乳清蛋白濃縮物3.菜子油、大豆卵磷脂、人蔘萃取物
四、護肝功能/1件 改善肝功能指數 靈芝抽取物含三帖類多醣體
五、改善骨質疏鬆功能/1件 幫助骨質保建 乳酸鈣、碳酸鈣、檸檬酸鈣、綜合蔬果粉、維生素D
六、牙齒保健功能/1件 1.減少口腔內的牙齒斑
2.可減少牙菌斑內圖變形鏈球菌數量3.有助於降低蛀牙的發生率
木醣醇、山梨醇、綠茶抽出物及香料等
七、調節血糖功能/0件    

對於健康食品的使用,以營養師的角度建議如下:

一、請教專家

民眾的觀念應有健康食品一般化,對症下補才能有預期的效果。由營養專業人員先評估個人的飲食缺失,需要補充再補,也比較可以提供適合的產品,而不是親朋好友的推薦,就冒然服用亂補一通。

二、了解產品標示

若未標示清楚,則不可冒然使用,往往一些標示健康食品的產品,廣告總是防癌、抗老化、美容、養顏或遠離心臟病等功效,這些廣告是否屬實?會不會太誇張?也常有一些專有名詞,使得民眾看得霧煞煞的,以為看不懂的成分,具有神奇療效,可以治百病,或是高價購買,認為越貴效果越好,其實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所提供的網站,有很多相關的資訊可供查詢,也可以打電話詢問,確保是否通過檢驗再購買。

三、比較價格

很多產品的主要成分累同,只是添加不同的其他成分而組成,並在廣告中強調其療效,例如表中調整腸胃功能的大都是脫脂奶為主,添加益生菌及食物纖維或卵磷脂,而有不同的價位,其實,對人體影響而言,則是功效相差不大。

依上表的分析得知,調整腸胃功能的有10件,為數最多,其次是調節血脂功能的有6件,調整免疫有4件,而調整血糖功能的還沒有產品通過,以成分而言,護肝、改善骨質及護牙各一件,大多數產品都是天然食物或複合配方製成。

其實在日常飲食生活,只要注意均衡搭配,一般營養都可從食物中獲得,當然以營養素集中型態攝取,其功效會比較明顯,也未嘗不是好方法,若是真正身體不適時,應該要就醫治療,由醫師診斷對症下藥,不要一味相信某一種健康食品就可以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