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婆娑,醉月碧波,廣闊的校園是所有臺大人共同的記憶;但是,以現有校地面積123公頃來計算,臺大學生平均使用校地面積卻落居國內國立大學之末,暴露出教學環境品質下降的警訊。
臺灣大學是國內最早設立的綜合大學,數十年來因應國家發展的需要,相繼增設各學院及系所,至今已有10院、51系、80所碩士班、71所博士班,學生人數逾二萬四千人,原有校地與校舍設施早已不敷所需,因此近年來校務發展原則為凍結大學部,僅適度擴張研究所;不過也不能昧於學術潮流,對某些新領域仍有必要適當發展,加上各系所亦不斷有擴增空間與改善設備的需求,校地不足的嚴重性愈形突顯,發展第二校區乃成為勢所必行。
在兼顧地方發展與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第二校區以整合地方資源進行教學研究,促進地方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為目標進行規畫,現行第二校區預定地有宜蘭、竹北及雲林三處,各有其特色。
由於海洋及造船所設立臨海工作站的需要,與宜蘭地方接洽最早,雙方在民國84年達成共識,從而擴展成為「蘭陽校區」。初擇定三星阿里史段作為預定地,規畫完成科際整合研究中心、生態植物園、國家藥圃、防震防災科技中心等四個部門。為了籌措設校經費,宜蘭縣校友還在85年7月成立「臺灣大學宜蘭校區推動小組」全力展開募款工作。惟三星鄉山坡地開發成本極高,其效益有待進一步評估,而位於宜蘭市舊城區隸屬森林開發處14公頃的替代地點也因用地取得延宕,使得本案目前除了臨海工作站已確定設在頭城外,其餘部分處於擱置狀態。
竹北校區的誕生則是地方首長熱心促成,雖說校地因地點變動(從關西改到竹北)而縮小至60公頃,腹地反而更為寬廣。竹北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附近,毗鄰中山高、西濱等交通要道,可謂佔盡地利之便,本校區之規畫即充份運用其樞紐地位,以發展成為新竹地區教育推廣、醫療研究、文化、科技及運動休閒中心為重點。未來工學院及電機學院部分單位將進駐,促進產學密切合作;管理學院將設立推廣教育中心和科技產業與事業管理研究中心,支援產業發展;醫學院的醫學中心除癌症及高科技醫學研究之外,並提供民眾高品質之診療服務。設校經費正在努力籌措當中,目前只待財務規劃報告提報教育部審核,若一切順利,可望成為最先成立的第二校區。
雲林校區甫於今年成立推動小組進行規畫。配合雲林以農立縣與新興工業(麥寮工業區)的產業特色,雲林校區將設置農、工、醫三學院,一來延伸三學院之學術觸角,二來提振雲林醫療、農業及工業之發展,進而嘉惠縣境內乃至中部地區的農民與勞工。預定用地位於高鐵虎尾站特定區內,共60公頃,初步規畫有農學院的農業科技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動物醫學中心與示範農場等,工學院有工業資訊及教育推廣中心,和造船、農機、醫工與化工開放實驗室及育成中心等,醫學院則設立農民醫院、高齡醫學研究中心、環境及職業醫學研究中心、轉殖動物中心等。為爭取本校在當地設校,雲林縣議會全體議員並共同聯署提案通過在未來數年中由縣府提供20億元建設經費,對一個不算很富裕的縣市而言,其誠意令人感動。目前正進行土地撥用中。
設立第二校區不僅可解決本校因校地不足而導致校務無法順利推展之困境,對地方子弟的教育也可貢獻心力,善盡社會責任。只是建設經費必須完全自籌,而相關法令如BOT仍未鬆綁,因此第二校區從構想到實現還有一段長路要走,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