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麩胺酸醱酵製造法,以澱粉或糖蜜原料製造高價位味精,為國家賺取外匯,從而使臺灣贏得「味精王國」美譽的幕後功臣-蘇遠志教授,今年八月屆齡退休。蘇教授1952年農化系畢業後赴日留學,1962年取得東京大學農學博士。翌年應邀返國就任本校農化系副教授,1966年升任教授,1983~1989年擔任農學院院長。畢生投注微生物應用研究,成果斐然,獲獎無數,不僅深受學術界敬重,其在生物產品的研發技術更為企業界競相爭取,如前述發明麩胺酸醱酵製造法,協助企業建立味精工廠;利用鳳梨莖萃取蛋白酶作為消炎劑及嫩肉劑;由米原料生產紅麴色素製造紅露酒,近年並開發降膽固醇的保健食品;自人尿萃取尿激酶供作治療血栓症的臨床用酵素製劑等等。屆齡退休之年仍孜孜不倦,期以培育本土科技人才,協助國家規畫生物產業政策等為念。(取材自《蘇遠志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微生物利用與生物技術》第一冊,1999年7月)
■農經系許文富教授服務公職與教學生涯將近四十年,於今年辦理榮退。許教授1955年畢業於本校農經系,先後於1961、1966年完成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博士學位。1970年獲十大傑出青年。回國後在母系任教,作育英才無數,潛心於臺灣農業經濟及農產運銷之研究,專業論著有六十多篇,近日集結成《農產運銷學》、《農業政策導論》兩大鉅著出版。學而優則仕,曾任臺灣省府委員和省農林廳長等職,積極參與農業行政實務,對臺灣農業發展可謂貢獻卓著。(取材自《誠為師道源-許文富教授榮退紀念文集》1999年6月)
■四十年來致力於推動國內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疾病篩檢工作,並發現罕見「貓哭症」(罹疾嬰兒哭聲如貓)的莊壽洺教授也在暑假卸下教職。1960年從醫學系畢業後從助教起聘,1962年取得病理所碩士,1974年完成日本東邦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期間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細胞遺傳學一年。教學研究之外,曾任醫學院病理學科主任、附設醫院優生保健部主任等行政職。退而不休,莊教授表示病理學研究工作仍將繼續。(取材自《大成影劇報》1999年7月18日20版;部分資料為莊壽洺教授提供)
■今年7月,矽統科技董事長杜俊元將個人所有該公司八百萬股股票(市價超過13億元)贈予慈濟文教基金會,消息批露之後廣受輿論注目。杜董事長是母校電機系(1960年畢業)校友,先後創辦華泰電子、矽統科技等知名企業,還是張忠謀的同學、施振榮的老師;然而,近年來人們對他記憶猶深的印象卻是來自於他大手筆的慈善捐助。曾經冠狀動脈阻塞,也動過心臟手術,或許由於兩度面對生死,對於生命別有一番領悟。夫婦倆自加入慈濟以來,對慈濟的行善極為熱心,去年買下高雄醫學院後方的萬坪土地捐給慈濟功德會作為社福專區(市價15億元),今年又捐贈大額股票贊助基金會。有得有捨,功德圓滿。(取材自《中國時報》1999年7月3日3版)
■獻身臺灣民主改革,以正直敢言的自由派學者著稱的張忠棟教授,與肝疾搏鬥多年, 6月11日晚間病逝臺大醫院,享年66歲。臨終前囑咐將其遺體捐贈給臺大醫院作醫療研究之用,骨灰則灑向臺灣海峽。張教授1955年畢業於母校歷史系,分別在1963、1967年取得母校及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碩士,1976年完成哲學博士學位。專攻美國歷史和外交史。1963年起在母系任教,1993年退休,曾任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國大代表等職務。
敢於批評時政,於「美麗島事件」時期與胡佛、楊國樞、李鴻禧等學者聯署仗義執言,被保守派人士封為「四大寇」;為文而外,更以行動展現其改革熱忱,在教授治校的自由化運動中,獲選擔任臺大教授聯誼會首任理事長。八0年代學術精力傾向於胡適研究,出版《胡適五論》,其後研究殷海光、雷震,出版《自由主義人物》。去年適逢「五四」八十週年之際,開始籌畫《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叢書,希望在有生之年為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潮做總結,裨益後學研究,惟第一冊於身後才付梓,只能在追思會上獻給他。
張教授一生傲骨嶙峋,充份展現知識份子的熱情率性;能言能行,頃心學術研究更不忘社會關懷;堅持理想,誠實而坦蕩地走完人生。(取材自《當代》143:55-75;《中國時報》1999年6月12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