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7年,日本政府在臺灣設立臺北帝國大學,最初設文政、理農二學部,並附設農林專門部。文政學部「文學科」於民國18年增設「東洋文學講座」,以中國文學為主要講授內容,此可視為本系之前身。民國34年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後,依照我國學制,將原有之「文政學部」改組,本系亦於此時成立,隸屬於文學院。民國46年設立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55年復增設博士班。61年又於本校夜間部增設中國文學系,86年夜間部改制為推廣教育部,中國文學系名稱依舊。
本系自成立迄今,經歷屆主任及全體教師之共同努力,乃能日益茁壯。曾掌本系系務者,計有魏建功、許壽裳、喬大壯、臺靜農、屈萬里、龍宇純、葉慶炳、羅聯添、黃啟方、齊益壽、周學武等先生。諸先生主持系務各有特色,對本系之發展亦各具貢獻,其中臺靜農先生主持系務長達廿年,對本系學風之養成影響最為深遠。
本系早期師資多為學界耆宿,如毛子水、董作賓、戴君仁、臺靜農、鄭騫、屈萬里、黃得時、馮承基、董同龢、許世瑛、張敬、金恆祥諸先生,皆學有專精,望重士林,對後學之啟迪甚多。經數十年之發展,目前本系共有專任教師53名(教授30名,副教授17名,助理教授4名,講師2名),其中獲有博士學位者44名,獲有碩士學位者8名。教師之研究領域涵蓋經學、小學、文獻學、學術思想、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等方面。目前在學之學生共有595人,其中包括研究所博士班44人,碩士班72人,大學部251人,推廣教育部228人。
本系一向秉持之教學宗旨為:傳授經學、小學、諸子、文學等專門知識,期勉學生以深厚之人文素養與深邃之文化思維,作為日後從事學術研究、語文教學、藝文創作及各項文化工作之基礎,以發揚中華文化。故本系開設課程採多元設計,不局限於某一範圍,且日後將配合時代潮流及學生就業需要,增設現代文學及應用文學等課程。
中國文學系紀念室珍藏臺靜農、屈萬里等教授手跡、遺著。(中文系提供)
學術活動方面,本系多年來每月定期舉行學術講論會一次,由系內教師輪流主講,全系師生共同參與;此外並不定期邀請海內外學者來系演講或座談,藉以交換研究心得。本系定期編印之刊物有《臺大中文學報》、《中國文學研究》、《臺大中文系學術論著提要》等,另與歷史系聯合編印《文史叢刊》,與文學院其他各系聯合編印《文史哲學報》。本系亦常舉辦各項學術研討會,如民國77年舉辦「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78年舉辦「宋代文學及思想學術研討會」,85年舉辦「語文、性情、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民國87年舉辦「中國文學課程規畫會議」等,皆能達到促進教學及學術研究之效。
本系未來之發展,全體師生將配合學術動態及社會潮流,積極商討研擬。目前構思所及者,如逐年增設各種專題研究室,爭取成立經學、中國思想、臺灣文學……等研究所,並籌建本校「漢學研究大樓」等,俾使本系在軟體、硬體各方面,皆能成為國內外重視之漢學研究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