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47期 2023-05
![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47期](/upload/webmgr/bm_bimonthly/img/00000000018/202407041446066686452e6f9d1.jpg)
臺灣近年,深受氣候變遷之苦,年年水荒。圖中美麗的大草原景致,其實是乾涸見底的曾文水庫。(攝影/王彩碧)
-
校長開講 邁向下個臺大百年榮耀 陳文章 臺灣大學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與歷史使命的大學,從創校以來即以培育領袖人才,促進世界文明及貢獻國家社會為使命。隨著時代遞嬗,文明發展日新月異,當代社會出現了許多新挑戰,如少子化,數位化、智慧化、永續化和資源競爭等;面對這些新的變化,臺大不能僅止於與時俱進,更需要創新求變,持續引領前沿。
-
研究發展~性別平等 亞洲第一的虛與實:臺灣女性參政的成就與挫折[註] 黃長玲 當媒體熱衷討論臺灣的女力崛起時,蔡總統第二任的內閣女性比例再度創下新低,引發國內婦女團體以「史上最男內閣」 來稱呼當時的內閣。
-
研究發展~性別平等 同婚合法化與性別平等 陳昭如 許多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們信奉「等者等之」,認為同志與異性戀沒什麼不同,只限男女結婚的婚姻制度是歧視的差別待遇,允許同性伴侶結婚才是平等,同婚合法化更可以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展現臺灣性別平等的進步。
-
研究發展~神經退化性疾病 巴金森氏症的挑戰 林靜嫻 神經退化性疾病將是現階段與未來老年化社會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為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占60 歲以上人口1-2%,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遽增,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2019年全球約有850餘萬人患有巴金森氏病,其盛行率為每1萬人中,約有10人罹患巴金森氏病。
-
我們想要的未來 樂觀並積極地迎向「不可能的任務」──臺灣迎向淨零碳排與轉型的奮鬥之路 講者/周桂田 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必須趨近於零,已是全球的共同目標;當全世界正積極地朝向淨零碳排、碳中和的方向邁進的同時,臺灣的步伐卻又是邁向何方?
-
迎向臺大百年 臺大上任當時的回憶 加藤浩 搭乘從基隆出發前往台北的火車,窗外的風景果然與日本大不相同,不知為何我只覺得非常寂寞。或許是這樣的陰影所致,我擔心泰雅族人在台北徘徊走動,若不小心謹慎些,恐怕項上人頭不保。但是,當我抵達台北後發現,這裡是個漂亮的城市,多數為日本人且與日本當地的城市相差不遠,完全看不見長得像生番一般的人,隨即鬆了一口氣
-
職家沙龍~臺大人的故事 擁有一輩子的親子關係,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 口述・圖/Nimma 今年五十出頭的Nimma(公衛系),在研究所期間,跟交往五年的學長結婚。婚後育有二子,皆已成人,在電腦資訊領域就職;一家四口唸同一所大學,都是校友。
-
校友情與事 畢業30週年音樂會:琴韻悠揚在楓城 李勃興 我們這一班(醫學系1992年畢業)是個歡樂的班,也是重情誼的班。
-
花亦芬專欄 Vienna 1900系列(2)> 皇后與詩人・Sisi與海涅 花亦芬 Sisi是奧匈帝國最後一任皇后,Sisi是她的名字「伊莉莎白」(Elisabeth)的簡稱,也是她的小名。她出身自南德慕尼黑(Munich),從小在父親自由奔放的教育方式下成長,喜歡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的詩與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