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涔校長擔任臺大校長8年,成功帶領母校進入世界百大,研究能見度及影響力大為提高,學術聲望不斷攀升,已然從追隨者成為領航者。在即將卸任之際,李校長提出「邁向五十大」目標,並期勉母校掌握機先,孕育雲端照護的Google,開啟另一個PC時代,作為臺大百年校慶賀禮。
本期特別推出「八年臺大,邁向五十大」精華版,回顧自2005年以來,李校長如何秉持教育卓越、研究卓越及關懷社會的理念,規劃校務發展及其實踐過程與所獲致之果效。從教育品質、研究水準、校園環境、國際化及行政支援等整體觀之,臺大已逐漸展現世界一流學府的風範。
2011年8月接掌公共衛生學院,陳為堅院長要以拔尖創新之領航計畫,為21世紀臺大的公衛研究闢新徑。陳院長在母校服務20年間,參與公共衛生教育體制重大變革,並協力推動院內實證研究。他表示,將以導正國民行為、促進健康,打造臺灣為健康國家,來回應社會需要。請看本期「院長面對面」。
除了白老鼠,作為模式動物,果蠅和蚜蟲在研究者眼中,可能更稱職,因其符合「演化的保留」原則。雖然外觀差距實在大,但吳君泰教授口中的果蠅小表弟,與60%人體致病基因有同源基因,透過果蠅遺傳學平台,研究人類致病基因之生理功能,以瞭解其分子機轉,進而運用於發展標靶治療。而張俊哲教授則以蚜蟲生殖細胞的特化和移動研究,獲世界知名期刊青睞,從而獲邀跨國合作蚜蟲基因體研究,成功建立NTU Style。
多位臺大校友和新聞所老師也正在開創另一個NTU Style,他們於日前成立了weReport網站,一個公眾委製平台。請由胡元輝教授為您道來,如何集你我之力,推動新聞改革。
自日本311福島核災後,核四的議題再度被炒作。即使專家信誓旦旦臺灣發生核災的機率低,但民眾承擔這種風險的意願更低,主要肇因於政府政策不透明和臺電監督效能不彰。吳焜裕教授從風險評估看核四,主張公共政策之決策都應該作風險管理,接納民眾參與,並以民眾安全為先。
李弘祺撰文談德日進神父,早年參與中國考古的自然科學家,對生命的深刻思索與信仰的不斷辯證,給當時代乃至科學後進諸多啟發。
回到當下,工作與生活似乎是不可承受之重。所幸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打破了沉悶。各國球迷在球場聲嘶力竭,賽後,心滿意足地回到工作崗位。什麼是你想要的工作?什麼是你想要的生活?吳誠文與您交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