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於2021的名次為本校史上最高,研發長李百祺教授認為正確理解排名有助於瞭解臺大在全球高教環境中的相對位置,進而回歸追求真理與尋求創新突破。請看本期「校務報報」,研發處從攬才與育才措施、研究資源的整合與挹注上致力營造完善的平台,在鼓勵新進教研人員、推動逕讀博士學位、配合玉山學者計畫、建置本校研究專家制度,以及推動重點技術平台、協助技轉及產學合作等措施均有成效,要讓全體師生一起參與,發揮臺大最大的學術影響力。

從2019年底肆虐全球迄今的新冠病毒肺炎,進入2021年春,因著疫苗的陸續問世終於有趨緩的可能,而臺大與中研院合作研發出誘餌抗體ACE2-Fc,不但能有效阻斷病毒的感染並清除感染細胞,甚至可進一步預防感染。此一研究成果已取得美國臨時專利,本刊特邀請團隊黃國彥教授、張淑媛教授及楊泮池教授簡要闡述其研發此一誘餌的概念。

誠如研發長李百祺教授所言,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學術殿堂。因此自有大學以來,各種關乎民主、自由、社會、經濟等議題的改革,往往就從學生運動開始。李弘祺教授從革命一詞著眼,看學生運動與政治理想的分合,並論及中國學生運動之不同,同時預言由學運主導的革命將消失。

雙月刊於2019年啟動迎向臺大百年講座活動,2020年辦理台北帝大文政學部研討會,未來幾期邀請張文亮教授以人物傳記方式報導理農學部,期拋磚引玉帶動更多討論。張文亮教授於本期介紹的柳本通義先生,主張購地為未來大學校地,以農業試驗場作為大學教師的預備所、到台北帝大創立,可謂有先見之明。柳本通義於1896年來到臺灣,經過8個月的田野訪查,向總督府提出增加水稻生產以減土匪、發展水利灌溉、認識原住民文化以及發展糖業等芻議。請看張文亮教授的解譯。

英國在2020年正式脫離歐盟,楊雅惠教授分析其背後因素指出,這個18世紀有著輝煌的日不落國,無法認份不再是歐洲霸主,並巧妙地以莎翁名劇對照,讓人看了一齣英國脫歐好戲,精彩。

抽象派大師趙無極先生晚年罹患老年癡呆,無法自理生活,家人還發生爭產風波。張天鈞教授從醫學角度建議,除退化因素外,可以強化精神及體能鍛鍊,降低患病之機率。

花亦芬教授以聖經撒迦利亞老來得子的經歷,配合William Blake 和Lorenzo Salimbeni 兩位畫家的主題畫作,解析這段神蹟的意義,如何走出習以為常的慣性思考,敞開心扉,歡喜擁抱嶄新的改變。

春天到,在瑠公圳生態池有翠鳥停駐,吸引不少愛鳥人士來拍攝。透過鏡頭,看一對翠鳥在為新生命的誕生做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