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想當領袖,當大王,但是把幾個大王湊在一起難免會擦出一些火花。法國在1975年時聯合其他5個有錢的國家成立了一個非正式論壇叫作The Group of SixG6),我們把它叫作6大工業國組織,後來陸續加入兩國成為8大工業國。這8大工業國的領袖每年都會聚會討論他們宣稱重要的議題,每個大王都想凸顯他(她)的重要性與地位,因此暗地裡都有排名的較勁,因為如果8個大王排開來,媒體難免要給他們一個排序,大王1、大王2、大王3等等。今年(2014年)6月的高峰會議本來是輪到最後一位大王要召集主持的,但是3月時因為克里米亞(Crimea)危機引起軒然大波,結果其他的大王們決定趁機開除這位大王,回到美好的G7年代,並把開會地點移到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Brussels)。

請問大王8,你對他們排擠你是不是感到很難過?你會不會很想參加?」如果臺灣的記者有機會發揮的話,八成會問他這種高深莫測的問題。

我小時候打球偶而會到高雄市去比賽,印象中每次經過高雄火車站附近都會看到「木瓜牛奶大王」的招牌。後來在高雄其他地方,甚至在臺北市都曾看過類似的招牌。慢慢的,越來越多店都自稱「高雄木瓜牛奶大王」或有相似的名號。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大王,或者誰決定他們是大王,對我始終是個謎。等我到臺大唸書時,我們棒球隊的好友楊卿潔家住永和,我於是經常往永和跑。當他第一次帶我去喝有名的永和豆漿時,那些豆漿店的招牌令我大開眼界。我發現每一家豆漿店都是大王,像「永和豆漿大王」、「台北豆漿大王」、「台灣豆漿大王」、「世界豆漿大王」等等,彷彿不是大王的話是不夠資格到永和賣豆漿的。既然這些賣豆漿的都是大王,我理應對他們肅然起敬才是,不過那個年代並不講究服務品質,也不注重環境衛生,讓我實在對這些大王們沒有什麼好感。對於他們濫用大王名號,我雖深不以為然,不過總也不能去拆了他們的招牌。話雖如此,每次想喝豆漿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會想到這些大王們,而甘願一再去光顧。當然各行各業的大王,像木瓜牛奶大王、餃子大王、牛肉麵大王、乾洗大王、涼椅大王、草蓆大王等,往往都想藉著嚇人的名號讓芸芸眾生想去嘗試,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忠實的顧客。自己封為大王,只要不侵犯別人,來往行人也不會介意,不過要大多數人心悅誠服地尊他為大王則並非易事。雖然說商場如戰場,競爭非常激烈,不過真本事還是比較重要,在各行各業要爭得一個實質的大王地位,顯然都是要經過一段刻苦奮鬥的過程。

許多球迷記憶猶新的2004年奧運棒球比賽,最後在大家惋惜慨嘆中落幕,因為我們意外地輸給了排名殿後的義大利隊,與獎牌無緣。當然球場上決定輸贏勝負的因素非常多,常常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在影響原來應該是實力決定的結果。我們過去不也有數次打敗世界棒球大王古巴的經驗?我記得第一次贏古巴是1983年在荷蘭的洲際盃比賽,當時我們的勝利投手是我小時候在臺南市代表隊時的隊友莊勝雄。在這之前古巴隊與我們交手之經驗似乎不多,雙方因為各處天涯之一隅,長期文化之差異造成球風極大的不同,好像是急驚風遇到慢郎中。輸贏是運動選手日常在面對的事,本該坦然以對,但是如果想當大王就不同了。永和的世界豆漿大王招牌如果被一個日本人砸了,堅持它只能叫臺灣豆漿大王,大家也只會把它當笑話看,不會太在意,因為那個大王是自己叫的,並非大家公認的。棒球不然,要自稱棒球王國,不但要擺平古巴、日本、美國等超強的棒球國家,連韓國這個近鄰也不見得惹得起。因為棒球有公平的競爭程序與舞台,因此大王一旦決定,四海臣服。這也是為什麼奧運金牌常客古巴可自稱為世界棒球大王,大家也不能有意見。如果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國際競爭舞台,通過嚴格考驗者自然可以得到世界各地好手的尊敬。國際競爭,不只是棒球選手,是所有運動選手都要面對的。一位強打好手如果沒有經常性的國際競賽經驗,可能無法適應天涯海角各地投手的古怪球路或特殊投球風格,結果他只能當一個臺灣好手,而非世界好手。對運動選手而言,這是很遺憾的。

我們在學術界的人也同樣得面對強大的國際競爭,可惜敢到國際場合去爭取世界大王地位的不多。有時候當我看到臺灣留學生千里迢迢遠渡重洋到美國去學漢學時,常會感覺時空錯亂。然而深思以後,尚能理解,縱是漢學,亦是全球的漢學,亦必須有國際觀。即使是本土的研究,若以本土項目為理由而不積極推進到國際舞台,必然也會錯失許多進步成長的機會。有些臺灣的學者窮其一生研究別的國家地區的本土項目,而相對的,許多研究臺灣或兩岸政經人文議題的學者也非華人,都不在臺灣做研究,這些大家也都見怪不怪。既然如此,本土學者研究本土項目更應該走向國際,不但要號召全球學者一起來研究,也要努力建立自己的世界大王的地位。這就有如奧運成立中國武術比賽,金牌選手卻可能多是積極進取的歐美選手一樣。不管是運動還是學術,顯然都有國際性的競爭舞台,都有明確的競爭程序,也都有眾所周知的學習訓練的方法,因此也會有世界大王的地位可以爭取。

我小時候打球的那幾年,快速學習成長的最大因素來自於不斷的競賽,不斷的擴大視野所帶來的自我激勵的動力。當我在國小五年級第二度參與校隊選拔而幸運入選時,在雀躍之餘尚無法體會什麼叫做井底之蛙。成為棒球校隊的選手已經足以成為校內其他學生羨慕的對象,是大可以沾沾自喜的。在校內練球時,往往以為該學的都已學會了,這樣的想法只維持了大約短短的一個月,直到第一次踏出校門到外面去比賽。只是鄰近的歸仁鄉的一個鄉下小學校就把我們打得七零八落,歸途中大家沮喪之餘,還不忘七嘴八舌地檢討議論。

「那個投手投的球真怪,好像會轉彎,怎麼可能打得到?」

「他們的第四棒力氣那麼大,把球都打不見了,一定超齡。」

「他們每次練球操場都要先跑十圈,難怪大家速度都那麼快。」

「...」

我則開始了我的成長之旅,從臺南市內及臨近的鄉鎮,慢慢地長途跋涉遠征;從友誼交流到無數次的大小正式競賽。我一再地發現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來棒球可以這樣投,可以這樣打,可以這樣接。原來它是一門學問,可以無止盡地探索,無止盡地提升。

我的第一次大震撼是1969年金龍少棒隊得到世界冠軍後到臺南市打表演賽,我親眼見到投手投出去的球以不可思議的凌厲的角度轉彎下墜。我因此激勵自己,在無數個晨昏中苦練,終於學會投曲球。我的第二次大震撼是國小六年級,長達半年的臺南市代表隊選拔賽已如火如荼的展開,七虎隊的國手也是我未來的隊友許金木突然到博愛國小來。許金木已是國手,所以他不需要參與選拔賽。他聽說我球投得不錯,所以特地來看看我。由於他是所有當時少棒選手景仰的人物,所以對於他的到來我們所有人都非常興奮,懷抱的希望是他能傳授個一招半式。我在當時已小有名氣,是其他強隊試圖挖角的對象,也因此許金木願意來看我。所以,雖然我對他也非常景仰,也很興奮並期待與他見面,然而並不認為我會比他差多少。但是這點單純的自負在他踏入我們校門不到5分鐘便被疼痛的左手掌驚嚇得消失無蹤,腦子裏充滿疑問:「怎麼可能投得出這麼強的球?

許金木當年與我一樣,木訥寡言。他一來只作了簡短的寒暄,便要求跟我作傳接球,想要了解我的程度。我一方面為了想看看是否可以從他身上學一點,也為了要讓他知道我也有不錯的身手,正求之不得,馬上拿了手套跟球與他對傳。我的震撼不只來自於接球的左手紅腫而傳給大腦疼痛的訊息,腦中不斷出現的問號以驚人的速度於打棒球以來最驚險的短短的數分鐘內不斷湧出。在他滿意地結束這個震撼教育之前,我甚至感覺到我命快沒了,我一定會被他投出來的球正中鼻心而搭上救護車,如果稍不留神的話。我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快的球,從來沒有接過那麼重的球。他投出來的球又快又直,時而還會往上飄,似乎他還不知道牛頓先生早已發現了地心引力。「外星人!」我心想,這是唯一的解釋。他離開前送了我一根球棒,顯然對我沒有求饒還算滿意。他走後我摸摸紅腫的左手以及幸運逃過一劫的鼻子,開始了我學習上飄球的漫長旅途。往後半年多的時間,從地區、全國、遠東區、到世界少棒大賽,一次又一次見識到球技出眾的選手,越來越覺得自己渺小。原來這個世界上會投上飄球的人這麼多,球速比我快的人這麼多。我在結束少棒生涯之前的最後一次震撼,是在美國威廉波特打世界少棒賽的時候。在這之前,我沒有看過任何少棒投手球速比許金木快的。我們決賽時美北隊派出的投手叫麥克林登(Lloyd McClendon)。他在前後3場比賽中雖然沒有缺席,可是只有5個實質打數,其餘的打席均被故意四壞球保送。他5個打數,全都是全壘打,包括對許金木的第一個打席。他的奪三振數也無人能及,要不是我們用觸擊戰術使得他們後來自亂陣腳,我們幾乎打不到他的球。雖然我的少棒生涯在那場比賽後已畫下句點,但我從此知道最引人入勝的競賽並不在家鄉,而是在世界舞台。若我當時只打到臺南市代表隊,則雖然是大井裡的大蛙,也還是井底之蛙。不跳到井外去見識一下美國牛蛙,還真難以想像。

不管學術研究或運動競技,想當大王的人都應該去追求全球舞台的表現,不能只在永和掛起世界豆漿大王的招牌。(2004.12.16初稿,2014.06.12增修)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2000-2003年兼任系主任,2004-2007年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年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科技中心(STC),2010年將STC整合至資訊與通訊研究所(ICL),並接任所長,2013年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的最高榮譽,卓越創新研究機構獎。同年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榮譽,2014年歸建清華大學擔任副校長。

 

圖説:

圖説1:今年(2014年)6月初G7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我在該會議3週之前正好也造訪布魯塞爾,並短暫的參觀了樂器博物館(MIM)的Sax兩百年特展。

圖説2:1971年臺南市少棒代表隊集訓時住在國軍賓館,就在市立棒球場旁邊。後排右一是教練方俊靈,右二莊勝雄,左二我,左三許金木,左四林文崇等。

圖説3:當年媒體報導許金木與麥克林登的照片。麥克林登於2006年獲選進入世界少棒聯盟博物館名人堂(Hall of Excellence),因爲他的5打席5支全壘打的記錄至今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