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創企業實習/正職冬季媒合會-加入我們,你就是進擊的創業家!

由臺大創聯會、臺大創意創業學程共同主辦的「2013新創企業實習/正職冬季媒合會」於20131130日在臺大農業陳列館盛大舉行,當天有58家新創企業參與,提供超過170個實習與正職機會。

參加的新創企業希望能在媒合會中找到想要累積實習經驗的在校生,以及期待正職工作的畢業生成為創業夥伴,一同參與企業的起步。學生則除了盼望能在媒合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缺,更希望藉此看到更多新興產業,瞭解目前職場走向,摸索自己的興趣所在。當天除了臺大學生以外,也有政大、東華、淡江等公私立大學同學慕名前來。

對新創企業懷抱熱情的陳良基副校長肯定創業者面對挑戰的勇氣,認為這樣從無到有的過程極為難能可貴,「不抱怨,去改變」是他為創業過程下的最佳註解。 「不要只為工作,要有理想,要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臺大創意創業學程副主任張世宗說出了新創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活力十足 期待各種特質的新血參與

新創企業和目前大眾所熟知的大公司及老牌企業不同,規模和體制小,但活力及彈性大。而「順時應勢」是新創企業的另一個特性,能因應需求,走在時代尖端,這樣的現象在這次的媒合會中極為明顯。在58家企業中,資通訊產業的比例最高,如建立中小企業資料庫的Ragic、從網路遊戲到手機遊戲的隆中網絡,以及發展電子票劵平台及智慧電視平台的微巨科技,每一間公司都代表著新興科技的產生和運用。

比起證照和學歷,這些企業更重視人格特質,期望人才有積極的態度和開闊的心胸。在「Open Data創意應用競賽」中獲得第二名的牧貓設計鄭敬錞表示,進入牧貓設計,必須有獨立的思維,因為他們是一間「有個性的設計公司」。他們不是單純的照客戶要求,而會思考客戶真正的需要,提供他們最好的選擇。另外,因為牧貓設計自成立以來即關心流浪動物,朝社會企業發展的他們,也希望進伙伴關注社會議題。

而量化設計師產品的里米斯科技則期待能找到熱情、有興趣、肯學習的夥伴,Ragic的執行長郭家甫則重視工作的氣氛,所以希望能找到好溝通、好相處的同事。

學生摩拳擦掌 尋找一展長才之處

傳統認為,進入大企業工作,比較體面、薪水也優渥,其實新創企業規模小,束縛也少,是最能讓社會新鮮人一展長才的地方。臺大創意創業學程副主任黃鐘揚就認為在新創公司是最好發揮的時候,他以親身經驗鼓勵新人挑戰自我,尋找並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本次的媒合會還有行動行銷產、生醫生農產、媒體出版及文化創意等各家新創企業參加。當天到場的學生有的目標明確,筆記寫滿了有興趣的產業,顯然是有備而來。如政大企管所二年級的巫婉曦,對商管行銷有興趣,出門前就已經找好想深入瞭解的企業。有的則對各個領域都想嘗試,像政大廣電系應屆畢業的張家慈,就被幸福果食的親近土地、親近自然的經營理念所吸引。總的來說,學生們都對這次活動抱著正面和肯定的態度。淡江大學二年級的林欣瑋表示,雖然還沒有迫切的就業需要,但對實務和行銷有興趣的她在這次活動中看到許多的機會。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系的楊心如,則是在本次的媒合會中體驗了Niceday玩體驗行程,讓她朝觀光旅遊業發展的決心更加堅定。

本活動由臺大創聯會、臺大創意創業學程主辦,Garage+、時代基金會、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數位時代、資策會App創意園區、TVCA、創新創業激勵計畫、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及Appworks Ventures等單位協辦。臺大創聯會未來將持續舉辦媒合會活動,讓企業找到適合他們的生力軍,也讓學生能在實習工作獲得寶貴經驗。

 

圖説:

圖1:新創企業不僅概念新穎,也也國際化。

圖2:多元的產業類別,讓學生躍躍欲試。


◆打破22K迷思,為年輕人開路-NTU Garage正式啟動

22K議題持續發燒,年輕人深陷在22K的就業困境中,創聯會在1021日召開「NTU Garage」啟動記者會,「Creat jobs, not just take a job!」,要打造校園創業的友善環境,協助學生創造未來新產業。

22K已然成為社會共同的焦慮,2013年主計處公布的平均薪資水準退回至16年前,臺大創意創業學程主任李吉仁問:「下一代的未來是什麼?這應該是誰的責任?我們又該做些什麼?」過去10年來上市上櫃公司數量呈現停滯,2002年還有105家,2010年只有4家,顯然問題要從源頭去找,產業的創新能量不夠,自然無法支付較高的薪資。目前政府著眼打破「悶經濟」,李吉仁指出更重要的是:「原來的企業要怎樣創新轉型?新的企業要怎樣讓它產生出來?」

現在時空環境跟以前不同,多位臺大校友創業家與母校在6年前設立了「創意與創業學程」,2012年進一步組成創聯會,而20136月再成立新創團隊共同工作空間「NTU Garage」。

近年改變人類生活的跨國公司如GoogleCISCOfacebook都是學生創業,而AppleCISCO更是從車庫開始。前述創意與創業學程、創聯會和NTU Garage的重要推手陳良基副校長認為,臺灣的大學欠缺車庫的創新文化,臺大成立「NTU Garage」就是希望能營造學校創業文化的氛圍,提供現有資源,如天使、業師、創投、專業人脈、媒體、資金,結合矽谷創業經驗、國內創業家經驗以及科技專利法令的專業,將技術和知識創造成產業價值。

NTU Garage」計畫每年培育30個新創團隊,預計10年後可創造上千個新創公司,這個數字是經過精算的,陳良基指出, MIT(麻省理工學院)一年有400家新創公司,臺大一年有8000人畢業,若有5%創業,後年起一年約可創立200家,而臺大一年有2萬多件研究計畫,只要有4%投入創業,也能為創新創業投入新動能。期許臺大在未來創新轉型經濟中扮演龍頭角色,帶動其他大學,讓國內產業從效率經濟過渡至創新經濟。

李吉仁指出,「NTU Garage」耗資300萬,打造新創團隊工作空間,一年有兩期可以進駐,沒有限定名額。目前進駐的新創團隊有12隊:CarpoElbum、隔壁老王實驗室、Chirpy校園活動廣場、Fersonal男性專屬形象顧問、Artista藝術心、雲鼎天秤、菲格貝、PobonoCramdroidVeriTop Design Automation、時方科技,有科技,也有生活創新服務、社會人文領域。成員學生占50%,其中64%為大學生。「NTU Garage」除安排課程,並舉辦交流活動,也邀請在創投領域的臺大校友提供駐點諮詢與輔導。為男性打造衣服一對一穿搭的Fersonal創辦人王涵說,進駐「NTU Garage」好像回到高中社團,跟其他團隊相互支持,找到友情。提供APP創新「共乘」服務的Carpo成員林柏甫說,「NTU Garage」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流離失所,有空間聚集成員討論,也能和其他團隊進行技術交流。菲格貝創辦人孫楷說,在「NTU Garage」有種和大家一起奮鬥的感覺,也提供團隊不一樣的觀點,對商業模式的落實特別有幫助。

 

圖説:

圖1:12NTU Garage新創團隊一同開啟成功之門,後排中間為陳良基副校長,左5為李吉仁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