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之緣起、過程與完工
由於本校師生人數快速成長,八十四學年度學生人數達23,373人,九十學年度學生人數達27,504人,專任教師及助教人數達1,780人,總師生總人數已屆三萬人。原有運動設施老舊且運動空間已不敷使用,為讓學生有足夠之活動空間及辦理體育教學、慶典集會、新生訓練等空間需求,使各種體育活動蓬勃發展,達到運動訓練與教學品質的更高層次,因而興建本體育館。
新體育館為一座加強鋼骨鋼筋混凝土之大跨距、挑高的特殊建築,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內含多功能球場、主球場、桌球室、壁球室、柔道室、健身房、重量訓練室、韻律體操室、舞蹈室、技擊室、溫水游泳池等相關設施。
民國83年由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民國89年更名為「沈祖海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本工程之設計,同年7月建築工程標決標,84年7月開工施作,歷經基礎開挖、主結構建設、屋頂空間金屬桁架架設,到內部裝修、空調、水電、消防工程、運動設備、景觀綠化等等,克服重重困難,從無至有,工程於民國90年完工,同年6月首次提供本校畢業典禮使用。新體育館的落成,不但提供全校師生更優良的教學、運動空間,其特殊造型也成為臺大校園周遭的新地標。
建物之特色及其內部功能、配置之描述
新體育館座落於校總區西北隅,對原校園整體風貌影響較小,故其整體造型,由基座維持校園傳統的沈穩外觀,漸次往上展現體育活動「力與美」的新穎、科技造型;在色彩上仍維持校園內一定的統一與諧和感,不致感到突兀。屋頂膜的特殊設計,白天的透光功能,取代傳統室內球場死寂的水銀燈,在室內亦可感受自然陽光下運動競賽的樂趣;晚上屋頂膜透出微微亮光,極像一座燈籠座落在台北繁華的交通要塞,從不同高度、角度、位置,可捕捉新體育館不同的多變意象。
地下室溫水游泳池,擁有7道國際標準水道,師生游泳活動、課程、比賽都不再遭受天候影響。健身房引用最新的設備,讓師生在最舒適的環境下,享受揮汗淋漓的健身樂趣。桌球室共15面球桌,挑高的空間,符合國際比賽的標準。另外,壁球為國內新興流行的運動項目,我們擁有4座國內一般校園體育館皆未設置的國際標準壁球場地。地下室的柔道室、舞蹈室、韻律體操室、技擊室等空間,使得學校能提供的體育活動項目更加多樣化,使用者亦可享受更舒適的運動空間。在集訓活動中心方面,擁有男宿舍7間、女宿舍6間,可提供大型運動競賽活動參賽隊伍休息住宿。
一樓多功能球場,可進行籃球、排球、手球、羽球等活動,球場的空調設備經特殊設計,使得羽球的飛行不受空調氣流的干擾。球場兩側的伸縮看台,提供516名觀眾席,輔以球場兩側的計分台設備,可作為小型比賽場地。場區分隔幕由美國引進,可將場區分為兩區同時進行使用。
三樓的主球場,主要用途是舉辦大型籃球比賽,擁有球員休息室、盥洗室、記者室及國際會議廳,完善的場地硬體設備,期許帶領臺大的體育水準邁向國際級;四、五樓共設置3221張固定觀眾席,加上三樓南、北、東三面的活動伸縮看台,約可容納四千名觀眾,近年來各項大型比賽、展覽、演唱會,皆在這座台北新地標進行。主球場最特殊的設備當屬球場角落引進兩座自動放水槍,當火災偵測器掃瞄到火源發生,兩組放水槍即會自動瞄準,放出每分鐘1450~2800公升的水量滅火,提供球場使用者更安全的屏障。
體育館特殊的屋頂造型,為空間金屬桁架(Truss)結構,使用了1231個桁架球節以及4886支桁架桿件組裝而成;桁架的特色為重量輕,變化多,而且外型新穎美觀。在施工上,必須經過嚴謹的設計、定位、鑽孔,在施工廠商、設計監造單位及學校總務處、體育室共同努力下,才能控制組裝的誤差,組合成現在漂亮的體育館屋頂。
經營管理之策略及實際
綜合體育館在時空的改變下,已從原來只是提供學校教學、師生活動之用,演變成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它屬於校務基金運作模式,也因此綜合體育館肩負了經費自籌的責任。
自90年6月舉辦八十九學年度畢業典禮第一次使用,90年7月7日第一次對外租借舉辦楊乃文演唱會,至今已兩年多。而綜合體育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91年經指導委員會通過後,於92年2月1日正式營運,並於3月23日舉行啟用典禮,至今營運以將近三年。
綜合體育館目前由體育室負責管理,管理人員除了體育室的老師、職員外,亦因需求聘任了數位約聘人員。這些約聘人員負責執行、接洽綜合體育館的業務,而每學年二次的指導委員會是決定體育館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會議,也因此這些指導委員肩負了綜合體育館的經營模式及未來方向。體育室在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與每週召開室館工作協調會報,遵循了指導委員會的決議,並且適時的提供資訊及建議給委員會,也因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從實施至今已調整了三次,也因制度的調整而使管理辦法越來越合乎需求。
綜合體育館經費自籌的壓力下,積極於校內與校外使用中找尋其平衡點,也努力將校外的資源回饋校內,因而有幾項原則依循:
經營目的:
綜合體育館經營的目的,在於經費自籌下能夠提供充足的資源供校內師生員工使用,並且延長場館的使用壽命,進而提供一個國內舉辦大型活動的空間。
經營性質:
綜合體育館目前由體育室負責管理,它是一個公務體系的管理方式,一切需依照學校法規行事,然而它卻因為需經費自籌而產生了商業性行為,因此綜合體育館經營的性質實屬以公家機構的經營方式而達到私人企業的目的。
經營績效:
依照綜合體育館營運兩年多來,每天的平均營運成本約十萬元,所以為讓體育館能永續經營,每年至少需要四千萬才足以負擔體育館的開支,因此開源節流成為一重要課題,從綜合體育館C.I.S.產品的規劃、提高現有場地的租借率、開設運動健身指導班、提供優惠價格及利用畸零空間開發新使用方法等開源方式,進而實施人事精簡、定期保養維修、延長場地設備使用壽命及能原節約等節流方式,提高經營績效。
經營方針:
綜合體育館首要目地在提供教學、校隊訓練及校內活動使用,每週約提供了120班體育教學使用,而校內的四大活動及臺大盃、新生盃等全校性師生體育運動競賽決賽亦在館內舉辦,因此可說是一綜合性的運動場館,各項運動幾乎無所不包。
在多樣化經營之下,為提供校內教學及重大活動使用,對於其他使用者因此需付費使用,以能永續經營。在此原則下,提高使用率,接納各式各樣的活動,成為綜合體育館的一大特色。
然而,體育館本身性質卻未改變,綜合體育館亦積極爭取國內外大型運動賽會的舉辦,兩年來的高中籃球聯賽皆選擇了臺大綜合體育館,而2004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亦於十一月底在體育館舉行,臺大綜合體育館亦為主場地,這一些大型運動賽會的舉辦,大大的提高了綜合體育館的運動價值。
雖是如此,然而在國內運動產業不盛,室內大型場地又不易覓得的情形下,綜合體育館亦提供了國內一個中、大型的集會及展覽場所,在交通便利、位置適中的情形下,不少校外單位亦於此舉行活動,提供了一個集會、休閒歡樂的場所。
因此,綜合體育館在以提供校內教學為優先的前提下,滿足校內大型活動的需求,進而提供校內師生、校友及校外人士的運動空間,並且也解決了國內大型室內活動場地缺乏的困擾。
新舊館的傳承
在綜合體育館未使用前,舊體育館曾經是臺大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然而在新館正式營運後,舊館在活動上所扮演的角色已漸漸被取代,然而在校內需求殷切下,舊館的功用依舊有它的重要性,這一個曾經是國內奧運選手每日集訓的場地,其運動的功能依舊存在,每天除了提供固定的教學及校代表隊訓練外,亦提供了多數人室內運動的空間,雖然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但是卻更能享受揮汗如雨的感覺,雖然沒有明亮的燈光,但卻更能體會他存在的歷史。舊館的功能,充分的展現了提供校內教職員工生體育活動競賽使用的功能,而新館的功能在於提供大眾一個運動的空間,二者一以校內為主體,一以大眾為主體,臺大確實為師生及鄰近社區提供了一個優質的運動場地。
結語
臺大綜合體育館,一個由十二億打造的現代化運動場館。在校內,他是師生運動的場所,在社區,他是居民的健身及活動空間,在國內,他是第一個自籌經費營運的學校運動場館。臺大為臺灣寫了很多歷史,而臺大綜合體育館也正為臺灣運動場館開創歷史,期待臺大綜合體育館不僅是運動場所,他更是國內運動產業的帶動者,更期待是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