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是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要條件,為此,臺大近年致力於加強與世界著名大學的學術交流,在提昇研究水準之餘,同時提高國際能見度。目前臺大已與世界一百三十多所大學建立學術合作關係,包括學生交換、教師互訪等,交流至為頻繁;去年開始更積極推動與國外著名大學合授學位,已成功地和法國科勒勃勒第一大學簽定雙博士學位協議,為國際學術交流開創新局。

此外,臺大也參與許多重要的國際性大學協會,其中不乏重量級組織,如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East Asia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世界大學聯盟(League of World Universities)等,並擔任臺加、臺澳高等教育會議以及亞太大學交流協會(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Pacific,UMAP)的國家秘書處。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立於1996年,顧名思義以研究型大學為主,現有17個會員校,包括日本的東京、京都、東北、大阪、筑波與東京工業大學,大陸的北京、南京、復旦、清華與中國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的先進研究院、浦項及漢城大學,臺灣則有臺灣大學與清華大學,今年起(2002~2003)由維昭擔任會長。

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為美國的柏克萊加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洛杉磯加州大學及南加州大學等校所發起,旨在促進環太平洋地區領先大學對此地區重要議題的教學與研究合作。現有會員校34所,臺灣只有臺大受邀加入。

世界大學聯盟則是全球性的大學組織,由紐約大學所發起,每兩年在紐約大學開會,主要以城市大學為對象,因此又稱世界城市大學會議,如東京、北京、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四十餘所大學,臺大雖非以城市命名的大學,仍受邀參加。

一般人總以學術成就,特別是論文發表的質與量來衡量一所大學是否堪稱世界一流,但事實並非如此;一所好的大學除了學術成就、教學品質、師資陣容、學生素質以外,還有其他要素也必須考量,例如對所屬地區或社會的貢獻度、在某個地區或某個領域所具有之代表性等,都是很重要的指標。如果從對所屬地區或社會的貢獻或成就而言,臺大就顯得很特殊,臺大對臺灣的影響可能遠比東大對日本的影響還大。當然,還包括校友們對全世界的貢獻和成就。孫前校長曾說「只要是美國著名的大學就一定有臺大校友任教,越是著名的大學越是如此,若沒有臺大校友,該大學大概就不是很著名」;可見臺大校友在世界各地所受到的肯定。

去年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oi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慶祝成立一百週年,以「廿一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為題,邀請全球其他地區近五十所大學的校長與AAU成員大學的校長們共同討論,其中,臺大是臺灣惟一受邀的大學。美國的大學多達三千多所,但美國大學協會會員至今仍只有59所美國大學,加上加拿大的多倫多及麥吉爾等共61所大學。細數會員校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約翰霍普金斯、芝加哥、史丹福、柏克萊等都是美國頂尖大學。因此他們從全球邀請來另外五十所要對談的大學,也必然得有一定份量才行。問題是世界大學之多,他們要如何選擇?維昭與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Sutherland,在AAU大會開幕典禮上談論及此時,共同的結論是:至少你必須是他們認定的好的大學。顯然AAU認定臺大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好的大學。 

很多人常問:到底我們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學或國際著名大學?從上所述,今天的臺灣大學在國際上確已受到相當的肯定。固然單從學術成就來看,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得努力趕上,不過近幾年SCI/SSCI論文成長快速,2000年已超過兩千篇,這在亞洲地區已屬難得,況且除了量的成長之外,質的提昇也相當顯著,以臺大醫院為例,2000年發表之論文,IF>10的只有3篇,2001年增加至11篇,IF>5的,2000年15篇中有1篇(6.8%),2001年增至6篇中有1篇(16%);未來若能更加把勁,臺大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並不遙遠。維昭謹以此與臺大的全體師生及校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