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校至今,臺大走過二十世紀五分之四,見證了臺灣社會文化的歷史軌跡;邁入新世紀,臺大更自許要成為世界一流,與世界同步前進。陳校長維昭在校務會議以<國家重點、世界一流-建構臺大新世紀形貌>為題,報告個人第三個四年任期的施政重點,作為臺大推動未來四年校務之依據。

進入二十一世紀,生物科技儼然成為科技發展潮流,農學院楊平世院長及醫學院陳定信院長均不約而同強調其重要性,內容詳見本期「學院動態」專欄。本期「學術發展」也有兩篇相關報導,一是李世光、林啟萬及林世明三位教授合撰之<蛋白質晶片儀暨腫瘤標記蛋白微陣列晶片研發>,談多功能生物晶片之研發,利用體液即可篩檢癌症;一是林俊立教授的<心臟快速不整脈之經導管介入治療:現況與遠景>,報導醫學工程在心臟疾病研究及治療的最新進展;二者均為應用生物科技於基因醫學的重要成果。謝長堯醫師在「保健天地」則告訴婦女朋友如何善用先進儀器預防癌症。

網路科技雖處於不景氣階段,不過網路對教學的影響則在進行中,「臺大課程網」即為一例。

本期「管理新知」專欄,由洪明洲教授談組織改造的新觀念「組織裂解」,如何經由對內部組織直接進行市場機制的控管,創造利潤。

「歷史的腳蹤」本期為您簡介財務金融學系的成立沿革及發展特色,而老校友從宜生特別撰文回顧中文系前身「東洋文學」講座典故,是珍貴的史料。

封面圖示:臺大生醫微機電研究團隊所研發之OBMorph原型機,背景圖為心臟電氣活動系列圖。

更正:上期(17期)「校長開講」文中提及他是臺大第一位留日校長,基於前代校長羅宗洛及前校長陸志鴻亦曾留日,故改為「臺大第一位臺籍的留日校長」較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