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資訊科技的發展,不僅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也為教育環境帶來許多衝擊與變革,當前教學與學習情境中,無論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甚至教學者與學習者的角色等,都已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岳修平,1999)。國內外許多教育與學習機構,皆已在其教學活動與實施中廣泛應用網路科技,無論是利用同步視訊系統進行同時、不同地的遠距教學,或是將課程內容建置於網頁上,讓學生自行瀏覽與學習,甚至事前錄製教師授課過程,放置於網路上讓學習者觀看等的非同步教學活動,都與傳統單純的課堂教學相當不同,而許多教師們也都開始嘗試這類創新的教學應用,希望對自己的教學能有所幫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今年(2001)稍早宣佈他們將把全校所有合適的大學部與研究所課程內容上網,稱為開放教材(OpenCourseWare,2001),包括課堂教材、講義、課程大綱、閱讀清單、作業、或甚至較複雜的課堂活動內容都以開放的網頁形式,提供任何想學習的人士自由瀏覽,不收學費、也不授與學分或學位,只是想以這樣的形式,發揮大學院校可能利用網路科技於教育實施的另一項功能,讓MIT或美國高等教育之教學內容、知識以及背後的教育理念和哲學能夠藉由網路傳播出去。然而此舉並不代表這些開放教材將取代MIT校內的課堂教學,反之,MIT強調本身學生學習過程的基礎,仍將建立在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以及校園內學生彼此溝通討論的機制上。

這樣的概念其實並非首創,臺灣大學自86學年度起,即由教務處與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合力推動「臺大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計畫」,四年來已有全校各學院系所教師參加,總計超過四百五十門課程上網,遠超越原訂的兩百門課程目標(林一鵬、岳修平,1999)。為了推動這樣的計畫,教務長特別提撥經費,鼓勵教師申請以利課程網頁建置工作,而計資中心更為此研發一套網路課程設計管理工具,簡稱Ceiba Tool(王勝德,1997;陳銘憲,1999),讓教師們能夠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有效使用這樣的工具來簡化課程網頁建置與管理工作,並能將課程內容儲存於統一管理維護的伺服器中,而只要專注於教材設計與呈現方式。這些措施不僅使得參與教師與課程遍佈各學院,而多樣化且豐富的課程資訊內容以及師生互動更廣受學生歡迎與肯定!

在實施計畫的同時,計資中心一方面也配合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非同步教學教師在整體實施方面除了遭遇網頁編寫程式應用與網路技術等問題外,另外面臨較大的問題則是教學設計與評量(含作業)應用。同時有許多教師皆建議應可於計資中心下成立專責單位,協助教師處理教學設計與學習評量的問題,進而提昇教學成效(岳修平、王郁青,1999)。考量環境及實際需求,本校已於去年度於計資中心成立一功能性的「教育科技小組」(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oup,2000),負責協助校內教師利用網路科技以輔助及改進教學,並提供與網路教學與多媒體教材製作等之諮詢服務。實施過程中已累積許多經驗,並逐漸發展出一套有效之教學設計諮詢模式,同時配合相關教學研究發展計畫,支援推動校內各項教學改進與網路及遠距教學計畫。教科小組也於今年六月中執行計資中心所舉辦之「臺灣大學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計畫成果發表暨研討會」,將臺大四年來推動網路輔助教學的經驗與成果提供校內外師生與教育人士參考,獲得相當好的迴響。

為了更有效整合臺大所有課程網頁與工具等資源,提供教師、學生便利之課程建構、學習與查詢之介面與機制及開放外界了解臺大課程,自本學年度開始,教務處與計資中心將承續先前的成果,進而提出「臺大課程網」建置計畫(NTU-Online,2001)。臺大課程網將搭配大學基礎教育改進計畫(黃俊傑、李嗣涔,2001),發展具臺大特色之重要課程網建置,部分課程並將以全影音錄製上網,同時加強多媒體互動設計。

圖一:台大課程網架構圖。

 

以下即分別就臺大課程網之網站架構、使用者功能、課程及未來教育科技小組將針對重要共同與通識課程製作聯合網頁加以說明。「臺大課程網」之網站架構初步規劃如下圖一所示。

(一)臺大課程網首頁功能:

臺大課程網首頁初步規劃將有「最新消息」、「關於課程網」、「網站導覽」與「成果展示」等四項功能。說明如下:

最新消息:系統管理者可進入最新公告系統,張貼有關臺大課程網之最新公告,讓使用者能從此處獲悉課程網所公佈之所有最新消息。

關於課程網:在此將提供臺大課程網之成立目的、緣起,以及製作群簡介等說明,以便使用者能更加瞭解本網站的成立背景與目的。

網站導覽:在網站導覽中,將提供使用者關於課程網的網站架構、功能,並向使用者詳細說明非同步及同步遠距教學之學習流程,讓使用者能更加瞭解本網站之使用方式。

成果展示:在此將提供86至89學年度優良課程網頁設計之名單與網頁連結,並且提供這四年來的非同步輔助計畫成果報告。

我有話要說:提供留言版功能,供使用者發表對於臺大課程網之使用建議與心得,以作為與使用者間之溝通管道。

(二)使用者功能

為了提供教學者、學習者、以及一般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臺大課程網將規劃有身份認證制度之功能。所有使用者欲瀏覽本網站,必須先完成線上註冊以申請個人帳號,並由系統將個人資料登錄於資料庫中。以下分別說明教師、學生與訪客等三種不同使用者之使用環境與功能。

教師身份:以教師身份登入課程網後,即出現教師所屬之個人網頁。在教師個人網頁中,教師將可使用個人資料設定、教師行事曆、我的筆記本、討論區、網路聊天室、與教學百寶箱等多項子功能。

學生身份:以學生身份登入課程網後,即出現學生所屬之個人網頁。在學生個人網頁中,學生可查詢本身選修且該課程已開設課程網頁之課程名稱,另外也可使用個人資料設定、學生行事曆、我的筆記本、討論區、網路聊天室、與學習百寶箱等多項子功能。

訪客身份:若以訪客身份(即非臺大師生之使用者)登入課程網後,則會進入訪客所屬之個人網頁。在訪客個人網頁中,將列出所有可供瀏覽之體驗課程,讓訪客能體驗非同步網路教學之樂趣,並增加對於臺大課程與教學的認識。另外也將評估實際使用情形,適當開放屬於訪客專用的個人化子功能。

(三)課程列表

為了方便使用者能在臺大課程網中快速地找尋到有興趣之課程網頁,課程網中也將提供使用者三種搜尋課程網頁之方式,茲將三種功能說明如下。

課程名稱及簡介列表

在課程名稱及簡介列表中,除了將所有課程網頁列於「課程總表」外,尚將所有課程網頁分成「遠距教學」、「共同必修」、「通識課程」、「一般科目」、「各學程」、「進修學士班」、以及「聯合網」等七種類別。其中「聯合網」類別中,將列出由本小組協助重要共同與通識課程所製作之課程聯合網頁。

教師簡介

依照教師所屬之學院系所別,列出教師與其課程之相關資訊與聯絡方式,以及課程網頁網址等資訊。

快速查詢

使用者可輸入部分課程名稱,列出所有課程名稱中包含所輸入字串的之課程。另外,亦可讓使用者輸入教師姓名,快速搜尋到該教師所開設之所有課程。

目前「臺大課程網」尚在建置當中,過程中仍需許多師生們的寶貴建議與回饋意見,尤其在課程資源整合,以及相關課程與教務資訊系統之資料統整方面,更需要許多單位的投入與協助。此外,我們會邀請及鼓勵學生多多利用這樣的網路資源進行學習,也可預先瀏覽相關課程網頁,作為之後選課的參考,並且也能提供建議,回饋給教師們幫助改進課程網頁。未來臺大課程網中也將規劃有教師經驗專區,讓教師們能分享參與非同步輔助教學或課程網頁建置之經驗,甚至課程資源的交流共享。而在利用網路輔助教學之研究與課題愈來愈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有興趣的教師們也不妨將教學與研究相結合,一方面可利用科技促進教學、另一方面也可檢驗資訊科技結合課程教學之效益,提昇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之整體成效。

參考文獻:

1.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oup (2000).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oup at NTU. <http://edtech.ntu.edu.tw>

2.NTU-Online (2001)。NTU Online Projec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ttp://edtech.ntu.edu.tw/webcourse.htm>

3.OpenCourseWare (2001). MIT Open Course War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ttp://web.mit.edu/afs/athena/org/o/ocw/>

4.王勝德(1997)。Ceiba Tool。<http://ceiba.cc.ntu.edu.tw>。

5.林一鵬、岳修平(1999)。大學網路課程之規劃與實施—臺大經驗。遠距教學系統化教材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 1-17),嘉義:國立中正大學,88年5月。

6.岳修平(1999)。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

7.岳修平,王郁青(1999)。臺大網路課程建構工具(Ceiba Tool)之實施應用評估,資訊學會通訊,2(4),89-95。

8.陳銘憲(1999)。Ceiba3 Tool。<http://ceiba3.cc.ntu.edu.tw>。

9.黃俊傑、李嗣涔(2001)。臺大通識教育四年提昇計畫(2001-2004):全球視野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教育部: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