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家長:
今天本校舉行八十九學年度的畢業典禮,承蒙各位貴賓蒞臨指導,各位同仁及同學踴躍出席,謹代表臺灣大學向各位敬致誠摯的歡迎和感謝。
今年共有6980位同學從本校畢業,其中大學部3889位,碩士生2683位,博士生408位。恭喜各位畢業的同學,在經過多年辛勤的學習和努力,終於完成了人生學習歷程中最重要的階段,獲得人人羨慕的臺灣大學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已經讓你站立在一個比別人更有利的地位,為長遠的未來奠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後只要能永遠秉持著臺大人的精神,不斷努力,終身學習,必能為自己開創一個美好的人生。
由於目前社會上瀰漫著不景氣和高失業率的氣氛,今年許多畢業生的心情和感受可能不同往年。害怕畢業等於失業的心理,讓今年國內許多研究所的報名人數顯著增加;而近幾年大學數目的快速擴充,則讓社會上增添了更多的大學生。雖然,我們的大學受教人數與部份先進國家相比較,還不算高,但社會人士卻已經開始擔心大學畢業生品質的問題。最近有一位企業界的負責人就談到,現在他的公司徵求人才,不再只注意是不是大學畢業,而是要先篩選出他們認為符合一定水準的大學畢業生,再從其中擇優錄用。他認為我們的社會似乎製造了太多名不符實的大學畢業生。這確實是一件相當嚴肅的課題,值得我們教育界好好去了解、省思。
大學是時代的脈搏,而一流大學更應該是時代的先行者,這不僅是指在學術研究領域要勇於創新,領導人類科學與技術文明的進展;在人文精神領域也要堅持作為社會正義、真理與道德的實踐場域。臺灣大學自創校以來,固然以研究型大學自我定位,致力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各學門的研究;不過,我們也沒有忘卻培育高素質人才的使命,積極於培養能獨立思考、追求真理、胸懷社會的大學生,畢業後主動地投入社會實踐,善盡作為社會一份子的責任。數十年來,已有超過十五萬人從臺大畢業,這些臺大人奉獻所學,成就卓越,已經為國家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發展累積了豐富的資產,更成為提昇國家競爭力的主要力量;這是臺大為社會所創造的寶貴的人力資源。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社會變遷,大學也面臨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大學不敵商業化潮流,迎合社會求功名、逐私利的俗世價值,完全忽略、甚至放棄了大學對人文精神的堅持。大學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影響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造成大學生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膽識,而對社會責任感以及奉獻等傳統價值觀亦隨之逐漸淡薄。
面對這樣的情勢,各位畢業同學需要更加自我要求,自我充實。一方面珍惜各位所曾經擁有的,因為各位有幸接受全國最優秀的老師的教誨,在自由而多元的學風薰陶下,與來自各地的菁英同儕共同學習,一起成長,這是何等可貴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比別人更為努力,用心做一個名符其實的臺大人,維護臺大人的品質,爭取臺大人的榮譽。
大約在一星期之前,本校哲學系林火旺教授與化學系劉廣定教授,分別在報上發表有關學生品質以及校園鋼管秀的文章,另外還有幾篇其他大學教師的文章,也談到同樣的校園文化問題,值得我們加以探討。我們必須深切了解,大學生除了應該潔身自好,更要擁抱理想,並積極實踐;關懷社會,並引導風氣;使自己成為社會向上提昇的動力,而不是社會向下沉淪中隨波逐流的腐木。
如前所述,大學乃是社會道德良心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能淪陷,如果一個社會的大學普遍都失去了理想,我們的社會也就沒有希望,國家的前途又在哪裏?在各位即將離開學校,並踏入社會的這個時刻,我要再度的提醒各位我們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希望各位時時勉勵自己,劍及履及,引領社會前進,並回饋社會,做個名實相符的臺大人。
最後謹祝各位畢業同學,鵬程萬里,事業成功!各位與會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