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146期編輯室報告

作者:林秀美

2023臺大迎來新校長,陳文章校長在交接典禮上期師生校友,齊心齊力,追求真理,培養人才,解決人類問題以及引領社會思潮,在臺大走向世界級學府的路上,展現這所臺灣第一學府的百年榮耀。

臺大公衛學系於去年慶祝創系50週年,不過臺灣的公共衛生教育可溯至1939年台北帝大熱帶醫學研究所的成立,不單是臺灣第一個公衛學系,也是第一個成立的公衛學院。80多年來,公衛議題容或隨著社會環境衛生的變遷而有變動,不變的是關心弱勢,重視社會正義,具備同理心的核心價值。為培養符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在臺灣公共衛生學會合力推動下,於2020年通過公衛衛生師法,健全公衛人才之職涯發展,且能更提升國家健康安全水平。請看本期「學術資產」專題,由郭柏秀教授和楊佳樺博士、林先和教授、陳保中教授帶您走過公衛今昔。

我國2050淨零碳排策略有兩大基礎,即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制。綠色科技實驗室主持人潘述元教授認為缺乏豐富礦產的臺灣應以強化各種生物資源再利用的方向進行,除提高循環研發的經濟效益,在農業剩餘資源之再利用方面應以生質能源生產為先,而後做成其他高價值利用,最終邁向生物精煉技術路徑。另外,現任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則從企業對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的責任與觀念的轉變,從CSR到ESG,樂觀以對,也祈願投身氣候行動代表臺灣善盡國際社會一份子之力。

在臺大服務超過50年的高坂知武教授,1987年回臺大這次也是他最後一次回來,對臺大校園的改變多有描述,尤其是觀察到當時因土地問題而致發展停滯。高坂教授被譽為台灣農機的祖師爺,又因個人對音樂的愛好,也參與創辦臺大管弦樂團和合唱團,不論在農機或音樂領域,都作育無數人才。

「臺大人」是社會公認的光環,無數的臺大人在各個領域發揮專業,奉獻社會,好像都是人生勝利組。但人生豈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在事業工作上的挑戰,在面對家庭乃至生命課題時,也有難關和軟弱。請看蔡淯鈴為我們採訪的臺大人故事。疫後社會,在功成名就之外,尋求心靈成長。

李弘祺教授本期以韋伯在中國的民國時期受到的關注,來看政治與學術之間的關係。花亦芬教授從現代維也納藝術的發展,一窺君主體制轉型的政治歷程,互相效力。楊雅惠教授則從舉世瘋狂的世足賽,來看地主國卡達、冠軍碑阿根廷和從參賽起就直逼冠軍寶座的克羅埃西亞,國家的政經變化。

在美國國家馬鹿保護區工作的法律系校友李宛容為我們介紹美國的環評法規的分級處理及程序,頗值得參考。最讓人感動的是,她提醒我們作為臺灣的一份子,我們要更關注的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生命與這塊土地緊緊相繫。

臺灣社會即將進入超高齡,許多婦女晚婚,有越來越多女性尋求凍卵技術,本期「保健天地」專欄,由凃怡安醫師介紹凍軟的流程、費用、風險和成效,供有需求的女性參考。

更正啟事:144期第48頁圖說人名更正如下:中塚右一應為中塚佑一;松野教授全名為松野吉松;最後排右為學生葉炳遠。53頁圖說,坐者左起第三位為林耀堂教授夫人,立者左4為林瑞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