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臺大百年專題

張文亮專欄> 臺灣畜牧最重要的改革家──山根甚信

作者:張文亮

早期,臺灣的豬,
生長在惡劣的環境裡。
農民養豬,是耕作之後剩下的力量,
豬吃的食物,是人吃剩的餿水,
過期的米糠、
或是田裡沒人要的蕃薯藤。
豬住的地方,是農家最偏僻的角落;
病死豬,農民就抛到水溝或河川。
農民劣化了養豬環境,豬也劣化了農民的生活,
何等需要有人前來,改變這狀況。
1931年8月,有個自札幌前來的教授,
他堅信「什麼是文明?重視畜牧環境開始。」
改變了這一切,
使臺灣後來成為普世著名的「養豬王國」。

山根甚信(1889-1972)生於日本的「鳥取」縣,他的父親是在地法庭的法官。鳥取位於日本的高山,農民可耕地面積很少,冬季很長,是「豪雪之區」。居民大都以山上種果樹與畜養乳牛,維持生計。

送牛奶的孩子


父親法院有些同事一有機會,方能申請外調。他的父親卻堅信:「偏僻的地方,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生活的不易,增加孩子日後做事的能力。」1895年,山根甚信進鳥取小學。畢業後,唸鳥取高等科。課餘,他一早騎腳踏車去牧場取牛奶,送到訂牛奶的家門口。牧場生產的牛奶,非常有限,即使許多人要向他訂牛奶,牧場也無法提供。他決心讓「家家有牛奶」,成為一生的志向。


1907年,父親送他到東京,就讀東京帝大預校。有一天,他講到乳牛對家鄉居民的重要,同學笑他:「日本只有種植作物與果樹的農業,沒有畜牧業。」又笑「鳥取是給老人退休的地方,對日本的進步,了無貢獻。」


山根甚信非常氣憤,他放棄進入東京帝大的機會,轉申請北海道東北帝國大學的畜牧科。

設立畜牧場

當時東北帝國大學的畜產學系,是明治時期,畜產人才的培育中心。尤其在1900年,橋本左太郎(1866-1953,札幌農校八期生)自德國學成歸來,提倡「家畜衛生學」、「家畜病理學」、「牧草畜料學」等,要使日本成為有農作與畜牧一起發展的國家,這稱為「日本農村的多角化經營」的開始。


1908年 ,山根甚信進入東北帝大畜牧科。他特別學習牧場管理、牛奶生產與消毒、牛奶加工製造。他後來寫道:「畜牧增進,不能靠小農或小小農,而是有專屬的畜牧場,與農民對畜牧知識與技術的瞭解。1913年,山根甚信以最佳成績畢業,留擔任助教,1918年升為助教授,1920年,他取得博士,繼續擔任助教授,1930年成為理農學部畜產學講座。

臺灣畜種改良


大島金太郎擔任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第一位力聘請來臺灣的學者就是山根甚信。他給山根甚信寫信道:「臺灣沿海低地、河口沖積三角洲,是發展熱帶畜牧的好地方。」、「臺灣有大片緒土,需要有畜牧,才能肥沃土壤。」、「在臺灣發展畜牧,不是以殖民生產為母國效力,而是增加在地農民福社。」1931年,山根甚信舉家前來臺灣,擔任台北帝大畜產學講座,與「日本熱帶畜產研究主任」,負責建設「台大牧場」(又稱為帝大畜產學附屬畜舍)。


1932年,他先從事羊隻品種改良,以外來種與本地種雜交,篩選較健壯的品種。而後引進盤克夏與約克夏的豬種,與本土豬雜交,改良豬種。同年,他成立「臺灣畜產協會」,他寫道:「畜產提昇的理念與實踐,是官民協力的合作。」畜牧業發展的開始是政府提供獎勵,讓資金流通,畜牧才有利潤與市場,這將提昇農民所得,生活水準也可以向上。」他分析豬糞、豬尿的胺基酸,作為改良飼料的基礎。

飼料改良


1934年,他首先建議「飼料加入魚粉」,同年附屬牧場開始生產乾淨、安全的牛奶。1935年,他提出豬的飼料主食是「黃豆粉」、「大豆餅」,而非蕃薯藤與餿水。


當時臺灣養豬一年體重增加70公斤,要養一年半,增加到90公斤,方能屠宰。他自中國東北輸入大豆粉,用大豆為主食後,豬養8 個月體重就到90公斤,這是臺灣養豬業的一大進步。

畜牧檢疫制度設立


1936年,他在臺灣各處設立牧場,如台北牧場、新竹牧場、彰化牧場、高大牧場……等,也培育臺灣第一批的牛奶加工製品的企業,如「掬手軒」是來自台北牧場。他也用牛與豬的糞便作堆肥,改善土壤。他寫道:「高品的家畜飼養,絕對不是野地任意放牧,是高品牧料的使用,與不斷改良品種,提昇畜牧資源,使畜產與作物生產密不可分,是臺灣農民的福祉。」他嚴格建立「檢疫制」,禁止隨意抛棄死畜到水溝。


他在學校開設「食料學」、「畜舍學」、「病畜學」、「畜牛解剖學」、「繁殖學」等,他提出好豬肉與牛肉,必須有高價格,在市場才有優勢,成為農民牧養豬、牛的吸引力。他寫道:「改善生活慾望強的人,是學習力強的人,當將更多正確的知識,教導這些人。」1935年,大島金太郎病逝,他擔任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

守住最後的牧場


1938年,他發現「蘭嶼小型豬種」。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消息傳出,許多臺灣人與日本人慶祝,喝酒喝到醉,那一晚,他獨自坐在研究室,沒去參加。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來慶祝?」他說:「冷靜做事,是我的習慣。」


1943年,他大力反對日本軍隊帶走臺灣的牛、豬,到戰場。1944年,他抗議軍隊抽調學生去戰場,他鼓勵參戰的學生要注意營養,保持運動,維持健康,才能回來再幫助畜牧業。其實,許多去的學生再也沒有回來。1945年5月21,日美軍B29轟炸機空襲台北,帶來嚴重的傷亡與校舍的破壞,他仍然守住台大牧場。

失敗與成功


同年,日本投降。他協助美軍顧問團在臺灣畜牧的重建,與成立「農林廳」的「畜牧科」。1948年,他回到日本。他到戰爭中受創最多的廣島,擔任臨時大學的畜牧系講座,1951年擔任校長,山根甚信以家畜人工授精,而聞名於畜產界。後來退休。


他沒有機會看到臺灣的畜牧業,在國際上傑出的表現。他沒看到許多臺灣子弟,有機會唸大學,是因他們的父母能多養幾隻健康的豬。


他以為他在臺灣的工作失敗,他寫道:「我一生的工作有許多挫折與起伏,期待使農人的生活更穩定。」其實,他對臺灣的貢獻甚大。

參考資料:
[1]山根甚信,1934,熱帶農業と產,臺灣之畜產,第2卷,第1期,9-13頁。
[2]山根甚信,1968,甦の魂,真實株式會社,東京。
[3]山根甚信,1957,去りぬるを,荒川株式會社,東京。
[4]Willcock, H., 2000. Traditional Learning , Western Thought, and Sapporo Agricultural College. A Case Study of Acculturation in Early Meiji Japan. Modern Asia Studies. Vol.34. No.4. pp.977-1017.

張文亮小檔案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2019年退休)。中原大學水利工程系學士,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水土空氣資源系碩士及博士。研究專長為水質環境與保護、水質淨化現地處理、土壤物理與復育、生態工程、人工溼地維護管理與濕地生態與保育等。
人稱「河馬教授」,因為上帝曾吩咐約伯,你且觀看河馬。河水氾濫,即使漲到口邊,上帝保守使他安然。「河馬教授的網站」http://www.pathipp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