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開講

培養挫折忍耐力 勇敢追夢

作者:陳文章

培養挫折忍耐力 勇敢追夢

各位老師、各位畢業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貴賓、各位同仁:大家早安!

首先恭喜每一位畢業的同學,從今天以後,各位同學即將開始人生另一個新的旅程,無論是繼續深造,或進入各行各業發揮所長,我謹代表全校師長、同學,祝福你們前程似錦,同時也藉這個機會跟你們分享一些切身感受的話。

陳文章校長在畢典上強調3Q中的RQ,勉畢業生提高韌性,迎向挑戰。

 

今年4月特地與師長們前往日本京都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本庶佑教授,這是臺大第一次頒發日本國籍的名譽教授。本庶佑教授在治療癌症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及活化誘導性胞苷脫氨酶(AID)的傑出成就,為建立癌症免疫療法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名列2013年《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並於201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本庶佑教授在今天的畢業典禮分享他的人生智慧與信念,強調「永保好奇心」,就是鼓勵大家激發創意思考。尤其在全球人才流動、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絕對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需要有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帶著寬廣的心走在各個領域的前頭,勇敢向未來邁進。


我在去年新生開學典禮時,也特別提到大學生涯,除了學業固本精進、增加知識廣度、拓展國際視野和實踐學用合一外,還有三件事非常重要,這三項是:結交好友、培養挫折忍耐力及勇敢追夢的勇氣。請問在座的各位畢業生,你的大學生涯有學習或經歷到上面的七項嗎?今天藉著這個場合,我要再次強調培養挫折忍耐力的重要性。


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資訊傳遞快速,流量更是愈來愈大,固然帶給我們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性,但社群網路缺乏節制的評論及聲量高低變動,常常帶來焦慮不安,加上臺大學生來自各校菁英,競爭激烈,學業成績及研究成果的比較也讓部分學生容易產生挫折感,因此我認為培養挫折忍耐力是現代學生的重要課題。過去我們強調IQ、後來強調EQ,但都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我認為韌性商數(RQ,Resilience Quotient)更重要,亦即我們如何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而這絕對是未來大學教育必須注入的元素。


人生歷程沒有標準模式可循,不論是知識創新、創意創業或生涯規劃都要從未知摸索開始。今年,全球衛星導航(GPS)領導者Garmin創辦人高民環傑出校友,在畢業50年後第一次回到母校。高學長在求學的過程中,老師告訴他:要當好的工程師,要從最困難的學起,真實世界的東西相對容易。他看到GPS的未來發展性,數度勸說公司老闆發展GPS,但都不被接受,因為那時衛星定位尚未開放,市場能見度幾乎為零。所以他把美國的房子賣了,和美國同事及臺灣親友募集400萬美元,創立國際航電Garmin。創業過程中,以「挑最難的下手」為一輩子的指南針,最終以無比的心理韌性超越自己,帶領公司從谷底爬升,開發了第一個FAA核准的全球定位系統導航器,讓公司起死回生。現今全球每十個手持式GPS中,有七個出自他的公司,被(Forbes)譽為「一手掌握世界天空的人」,2011年獲得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而在他功成名就時,更感恩回饋母校,捐贈母校攬才留才所急需之講座及教職員宿舍。


從高學長的例子讓我們瞭解到,強大的心理韌性,讓人在面對重大難關時,能順勢而為,更擁有「谷底反彈」的力量。生命的喜悅來自克服難關的過程當中有成長和進步,變得成熟而圓滿。
另外,也再次以輝達黃仁勳執行長所說的:「唯有承受苦難的人,這群人才能達別人未至之境」和大家互勉,學習與不同特質、甚至能力比我們強的人相處和合作,能幫助我們脫離困境,進一步獲得成功。

臺大在5月25日舉行112學年度畢業典禮。


恭喜各位同學畢業了,請懷抱好奇心、夢想與熱情,踏出每一步;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充實扎實;善用所學,以感恩的態度回饋他人及服務社會;做一個世界級的卓越人才。最後,誠摯的祝福同學們鵬程萬里,也非常感謝各位貴賓及家長來觀禮,祝大家順心如意、安康喜樂!(112學年度畢業典禮致詞)